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2/3)
西,全部被垄断寡头跟海外商人换做了白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土地兼并的规律,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
首先,种地的人都知道,一年丰一年欠,不可能每年都丰收。
尤其在明朝这种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天灾年代,本来粮食产量就跟不上,又加上土地兼并,田还减少了。
这种时候,如果朝廷执行机构做好了预算。
在丰年的时储备粮食,在歉年的时候将储备粮拿出来,平抑粮价,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但这个时候的朝廷机构,充斥贪官蛀虫,他们不仅没这么做,反而在灾年,利用低价兼并百姓的田地;在丰年大肆囤积居奇,好在歉年卖高价。
第二个,当百姓们生产出来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高价值的商品,原本应该给百姓带来高收入才是。
但这些高加值的东西,往往被衙门机构以收税的形式收走。
老百姓们每年都要承担着繁重的丝捐杂税,这些本来应该流通到市面上的商品,变成了某些垄断寡头到外边换取白银的高价值货物。
所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老百姓们消耗了明朝的原材料,换回来的却是一堆石头。
而且这堆石头还不可能落到老百姓手上,让老百姓们能去买那高价粮来度过荒年。
白银全部成为了权贵阶层,皇帝阶层,垄断阶层的奢侈享乐。
结果就是,百姓们承担了全部压力,权贵们吃尽了利益。
到最后官逼民反,责任就是皇帝昏庸无能,百姓不知感恩。我们拿笔杆子的文人悲天悯人,毫无责任。
所以当朱厚照看到现代社会那些营销号一直在吹嘘,宋朝多么多么的富有、明朝多么多么的富有、清朝的gdp占全世界多少多少的时候,不由得悲哀。
这些东西跟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
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是极端贫困,只有那少数的权贵享受到了这所谓的GDP。
宋朝越富有老百姓,生活越苦。
那些官员过的日子越潇洒,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就越差。
别看宋朝的都城,所谓的不夜城,那又如何?
那是集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一颗亮眼的明珠。
这些东西原本朱厚照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可是没想到韩文,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让朱厚照瞬间感觉,这个老头实在不简单,能够有如此清醒的认知,能够在儒家怪圈里杀出重围,实在令人佩服。
朱厚照始终认为白银货币化,它不是一件真正的坏事,坏就坏在白银没有令商品活跃起来。
坏就坏在如今这个时代,明朝的整体国力的确要比外部世界发达些。
以至于在明朝这个以儒家为主的怪圈里,滋生出了高高在上、自大、傲慢的情绪。
把周边所有国家贬视为蛮夷,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甚至有一种即便我成为了破落户,但我依旧要保留面子的打肿脸充胖子。
总觉得天朝跟外边小邦小国做生意就是跌份。
那些儒家的大臣觉得,宁愿自家穷一点,也不要丢了面子。
他们对商人极端看不起,他们对外邦小国极端的鄙夷。
其实外邦小国不是没有好东西。
东南亚的香料,日本国的白银黄金。
中亚西亚的各种宝石、毛织品。
北方的羊牛马都是好商品。
如果这些都能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入到大明来,物资充足,价格就会低廉,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过得好。
坏就坏在这帮儒家虚伪的读书人,把持着舆论、权力、经典解释权。
自己享受着高高在上的权力、物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却要限制底层百姓享受。
他们怕的是底层百姓一旦觉醒,一旦出现几个厉害的人物,会跟他们抢饭吃。
本质是不自信、自私自利。
当然最主要还是思维认知问题。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资本千般坏,我一旦为资本,亦其乐融融。
人性的贪婪是人这个物种本身无法去除的。
朱厚照懂这个道理,就像他脑子里想这要让明朝百姓活的更好点,但他依旧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是期待。
所以朱厚照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大明的利益蛋糕做大,让大家都有的吃才是硬道理。
当韩文说完这一番话之后,朱厚照缓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接着他就问道,“所以你们提出了恢复开中纳粮,本质上是想恢复以物易物?”
韩文立刻就回:“禀陛下,非也!咱们大明金银课少,但铜矿不少,甚至出现周边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