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韩部堂银行设想!杨一清拼命三郎(2/3)
他们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费宏最年轻可也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能有此成就,他的智商必然傲视群雄,看问题也更加全面。
萧敬是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太监,活了这么大岁数,回想年轻时候在乡下,即便吃一碗饱饭都难的日子更明白,这样的改革有多难。
韩文空有抱负理想,可对这样的改革也不敢认为一定成功。
最后朱厚照只能说道:“一步一步来吧,先把宣府的问题解决。既然要恢复开中纳粮,那就先让杨一清到宣府,把问题都解决,让朕台阶下。至于变法,让朕考虑考虑。”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看向了边上的刘瑾。
刘瑾这时候一直都在听着朱厚照他们的谈话,脑海里也在酝酿着某些东西。
事实上,从明实录的记载可看出。
正德皇帝绝对不是一味的贪玩,他把刘瑾推到前台去搞改革,得罪了大量的权贵,可改革的确有些成效。
虽然刘瑾这家伙,因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但他执政的三四年,似乎就是整个正德年间改革变法的开端。
所以朱厚照看向了刘瑾。
如果宣府的事能尽快解决,给个满意的答复,让他有理由罢免宣府巡抚和总兵官,并且牵连出大部分在这件事上敢借着战败的机会大肆捞取好处,并且以此为要挟开中纳粮的权贵。
他就可掀起一次大案,拿下一大批官员。
而山西的那些豪商们,以及山西籍的官员们,是不可能看着苦心经营的买卖、人脉凋零,必然会掀起一次决战。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也是自己拿到最后权力的机会。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要委屈一下刘瑾。
不过朱厚照现在看刘瑾的表情,他似乎在今后应该也会甘之若饴,毕竟权力的滋味会令人上瘾。
朱厚照说道:“萧敬,批了,让杨一清立刻赶往宣府。你再给苗逵和朱晖去封信,告知他们,宣府事宜,一切配合杨一清。有任何违背,他们便不用回来了。”
萧敬抬头看了朱厚照一眼,就这个不用回来就已经表明了决心。
本来文官跟内臣之间,皇帝是最不希望他们联合的。
可这一次朱厚照居然让苗逵配合杨一清,由此可见其实在皇帝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界限。
什么样的人能为自己所用那就用,如果不能用,即便是内臣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而这才是圣心难测。
一时间即便像萧敬这种到了司礼监的大太监,也不敢轻易去揣测朱厚照心里所想。
而现在朱厚照不过才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今后成长起来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形,没人知道。
接着朱厚照又问,“你有没有想过开中纳粮,允许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拿粮食换盐引后,东南那批尝到甜头的买卖人会放手么?”
韩文立刻回:“皇上您考虑的很全面,东南的商人绝不会把肥肉白白扔出去。估计您封禁二张府邸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无非是在出盐的口子上卡着晋商而已,不过……”
他刚想说下去,朱厚照却说道:“让他们两帮人去抢去争,你是想说这个吧?”
韩文点头,“圣明天纵无过于皇上。”
这句话他已经是说了第二次了。
“可百姓怎么办?”朱厚照问:“东南豪商卡着出盐口子勒索晋商,晋商高价买必然高价卖,你怎么应对?”
韩文说道:“成立盐运监察司,制定每个省份的盐价,压低盐价迫使,唯有大买卖家才能入场,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才能赚到钱。”
朱厚照看着他,心想,看起来自古以来,在百姓必备的生活品上政策都差不多。
但空有政策是没用。就像律法制定之后,总会给钻空子的人带来便利。
即便固定盐价,可执行起来下边盐商但凡囤积居奇,导致市面上盐不够,难道百姓还能不吃盐吗?还不得乖乖去买高价盐。
盐运监察司即便监督又如何,除非个个都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要不然迟早沆瀣一气。
但又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目前能想到的比较好的方式。
朱厚照看向萧敬:“拟个条陈,让内阁和户部去议一议。”
……
宣府刚刚经历虞台岭一败,此刻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了这里。
巡抚李进已经明确被苗逵跟保国公朱辉给控制了起来,不过此人手眼通天,在山西、宣大经营多年,同时与山西的晋商勾连甚深。
他的小妾便是太原大富之家的女儿,他本身既当巡抚同时又做买卖。
对杨一清的到来,山西、宣大军区官商都没有想到。
虽然朝廷已经有旨意下来,杨一清是临时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