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西宣大一槽烂!正德亲下缓兵计(2/3)
就密网,坚不可摧;
朝堂之上,金钱开路,自有人为其开脱,掩盖罪行。
一封封揭露真相的密信,要么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即便引起注意,派来的调查也往往不了了之,终成泡影。
此类事态频发,世人渐趋麻木,选择视而不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杨一清对此早已洞悉,甚至连王阳明这等青年才俊,面对此等局势,也只能无奈叹息。
因为此乃整个体系腐朽至深的必然结果。
边关将领,其生存之道,走到王朝中期,朝廷战略由攻转守,武将欲求功名富贵,唯有此途可行。
历史之鉴,屡见不鲜。
于是,养寇自重,成为他们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命运的无奈选择。
封建王朝步入中期,和平时期武将势微,权力渐被削弱,而心中野心未灭的将领们,在无法正道扬名之时,往往误入歧途,走上邪路。
杨一清再次沉声询问:“据你所知,此事牵涉了哪些具体人物?”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沉重,心中早已洞悉,整个宣大乃至山西行都司的忠诚或许都需打上问号。
然而,他仍需确切的名单,以便让一旁的王阳明逐一记录,待胖子签字画押,形成无懈可击的证据链条。
在人证、物证、口供三者缺一不可的司法原则下,即便是肩负重任的杨一清,亦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为后来者留下可乘之机。
胖子此刻已无所隐瞒,全盘托出:“宣大之地,凡百户以上军官,几乎无一不涉,皆因此事分得一杯羹。巡抚衙门、兵备道的重要官员,皆名列其中。至于商界,那些与军队有密切往来的知名商号,亦是利益共同体。更甚者,山西的两位布政使,乃至巡抚、知府等高层官员,亦未能幸免。”
接着胖子将具体的名号一一梳理,王阳明在一旁奋笔疾书,手因震惊而微颤,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这是从上至下,整个体系的溃烂,几乎无一幸免。难怪近年来,朝廷面对北方鞑虏屡战屡败,如此贪腐之下,何来战力。
他一边记录,一边感喟:多少官员在研习圣贤之道时,都曾诵读“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即便是武将,在王朝的中流砥柱时期,也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句箴言定当耳熟能详。然而,为何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他们却纷纷背离了自己的信仰与所学?
这种知与行的巨大鸿沟,冲击着王阳明的思想。或许,正是目睹了太多这样的矛盾与背离,历史上的王阳明才在仕途的磨砺中,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真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力求将所学与所行完美统一。
杨一清示意王阳明详细记录下所有细节,随后命胖子签字画押并按下手印,一切手续严谨无误。待一切尘埃落定,胖子终于鼓起勇气问道:“中丞,您真能信守诺言,保全我的家人吗?”
杨一清目光深邃,直视其眼:“你的财产必将充公,而你自身也难逃法网,不过老夫会尽力让你的家人免受更重刑罚,或许会被流放至两广之地。”
得到这份沉重的承诺后,胖子跪倒在地,向杨一清磕了一个重重的响头,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接受命运的坦然。
或许,他早已预见到自己的结局,能最后前保住家人一线生机,已是莫大的慰藉。
然而,杨一清并未立即采取行动,反而意味深长地看向胖子,缓缓道:“本官既已许下承诺,便不会食言。但你要明白,若你泄露风声,甚至企图携家眷潜逃,这天下之大,也将无你藏身之处。你的每次逃避,都将加倍连累你的家人。你可明白?”
胖子,这位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的汉子,跪在地上,恭敬地回答道:“启禀大老爷,小人深知其中利害。回去后,必会小心安抚同伙,静待中丞的发落。”
杨一清闻言,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很好,你的这份觉悟,或许能在日后为你争取一线生机。待本官处理完此事,定会为你请功,或许能减轻你的罪责,不至极刑。”
此言一出,胖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神色复杂地离开。
王阳明待胖子离去后,不禁问道:“中丞,我们是否应立即采取行动,捉拿涉案之人?”
杨一清轻摇手中的口供,目光深远:“不可操之过急。北边鞑虏虎视眈眈,涉案如此之多,一旦我们轻举妄动,这些人狗急跳墙,说不定会与北边鞑虏勾结酿成兵祸。
咱们虽有一万京营,可战端一开,百姓何辜?取笔墨来,老夫要即刻上奏陛下,详陈此事,以求圣裁。”
……
宣府离着京城不过四百里的距离,八百里加急,半天就到。
杨一清的信是在入夜时分送到了东宫,朱厚照刚刚在白天勾决了处决刘文泰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