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捕捉战机(1/2)
慈悲岭下,恶战连连。
李成桂的信使,接二连三的往岭上的李芳实营中求援。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李芳实和李成桂父亲李子春,又是交情莫逆的好友,当下就决定,率领剩下的一万高丽军下山增援。
洪彦博苦劝无果,最后只留下两千老弱守在慈悲岭上。
一座关键的要隘,只有两千人镇守,这让洪彦博心急如焚,李芳实、李成桂他指挥不动,只好亲自下山,去往开京向高丽王王祺报告紧急军情。
洪彦博此时不知道,慈悲岭上高丽军营的动向,早就被又迂回到山下的常遇春探知。
朱文正这次用兵,将常遇春这个猛将放在外面寻觅战机,不仅高丽军那边想不到,就连常遇春自己,也没有想到朱文正会这么大胆。
在听到李成桂、李之兰攻打红巾军营寨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去救援。
但鲁五六随即又送来朱文正的亲笔书信,让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信中,朱文正再三嘱咐常遇春,让他留在外面,寻找有利的战机,必须打痛打疼高丽军,至于营中安全,朱文正只说了一句,防御营垒,舍我其谁?
“报常将军,高丽军主力已经出动....。”
“斥候游骑发现一队伞盖车马,正往开京方向急赶。”
听到慈悲岭上高丽军的两个最新动向,常遇春先是眉头一皱,随后眼眸中战意烈烈。
“鲁五六,你在前面,跟上那支伞盖队伍,我随后跟进。”
一瞬那的敏锐判断,常遇春决定跟在洪彦博后面,瞑瞑中他觉得,这是一个立大功的机会,也就是朱文正叮嘱的胜机,可能就在洪彦博身上。
......
与此同时,西京城中,战事到了最后尾声。
安佑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一看形势不对,立即逃之夭夭,沈刺、黄志善进城后不久,他就带着残兵败将从南城门跑了。
为了避免撞上红巾军,安佑还耍了一個滑头,在出城之后,先向南走了一段,然后顺着浿水直下,跑到出海口找到几条渔船后,乘船逃遁。
走海路,虽然会有风流,但海上到处可以开船,反而比陆路要更安全。
与运气极好的安佑相比,动作缓慢的郑世云,则要悲催得多。
他先是被围在城中,后又寄期望安佑来与他会合,等到发现安佑逃跑后,又想着给李芳实送信,期待李芳实能派兵来援。
战场隔离,消息闭塞。
郑世云并不知道,他在西京城中被围之时,朱文正已经提前南下,前往慈悲岭诱敌,李芳实、李成桂这会儿自顾不暇,根本没可能增援西京。
这么一折腾,郑世云逃跑的黄金机会就没有了。
沈刺、黄志善进城合兵一处,对郑世云发动围攻。
黄志善作战勇猛,喜大开大阖战法,他当先冲杀,在郑世云阵中横冲直撞,长戈铁枪,来回拽刺。
红巾军将士所用的长戈,在宋朝时的学名叫钩镰枪,也就是水浒里面金枪将徐宁的武器,这种兵器若是步行使用,亦最得用。
八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身,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那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
以上就是徐宁在教授梁山士卒时的说辞。
红巾军的招数,和徐宁所说差不太多,只不过,没有这么玄乎的理论依据,就是红巾军将士在实战中历练出来的招法。
不讲究,但实用。
郑世云辛苦经营的西京城北城防御体系,在红巾军的冲击下,坚持了约有两天,最后终于不支,被围困的一万余高丽军,溃不成军。
孤军守城,在城破之后,还能守上两天。
郑世云这个表现,算得上是高丽名将。
历史上,关铎、潘诚、沙刘二的最后一战,也就是开京之战,高丽一方军队真正的指挥者,就是这个郑世云。
要不是后来高丽内讧,郑世云被杀,李成桂要想取高丽而代之,没那么容易。
“郑总兵,安帅已经逃了,我们也跑吧。”
高丽军都指挥使金得培领着百余亲兵,狼狈赶来与郑世云会合,一见面,就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安佑,你也配当上元帅?老天无眼,大王无珠,不公呐,不公.....。”
郑世云闻言,脸色大变。
他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寄望于安佑这个高丽军统帅,能拿出一点魄力,整合城中丽军,与突入城中的红巾军来一场殊死恶斗。
毕竟,从人数上来看,三万高丽将士守城,只要不崩溃,总比入城的一万红巾军要强大。
“降了吧,再打下去,命就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