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两卫两厂,燕王朱棣!【求追读】(1/2)
毛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好像没听见朱元璋这番话般。
因为朱元璋在让他安插谍探监视百官时,便告诫他要恪守的一些原则。其中一条,便是不得妄议国事、干涉朝政。
他和麾下那些人只是皇帝的耳与眼,至多偶尔充当下爪牙,绝非口舌,更不可妄图影响皇帝的想法与判断。
果然,朱元璋并未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也未说要如何处置他奏本里列出的那些文臣,而是道:“再派人手去市井、去城外,探听下普通百姓对‘禁止缠足’之事的看法。”
“不论是探听到什么,都记录下来,好与坏朕自会分辨,可听明白了?”
“微臣明白。”
“退下吧。”
“是。”
在毛镶退出奉先殿后,朱元璋轻敲着那份奏本,神情变得很平静。
根据毛镶麾下人手的探查,百官中私下里非议“禁止缠足”之事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官员、勋贵的态度是不在意,至多是有少许疑惑。
所以朱元璋对少许文官私下里非议之事,其实也没那么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毛镶及其手下那批人在此事中的表现。
他已经决定成立锦衣卫了。
但既然从刘宽那里了解到后世厂卫的许多事及得失,他要成立的锦衣卫自会与原本历史上不同。
刘宽重阳那日评价大明厂卫的话不好听,却也发人深省。
厂卫一开始便该精准定位为谍探机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口舌或爪牙。
另外,既是耳目,那么不仅要监察大明内部,也要能探知外敌情报。
以前探知敌情之事是完全由军队负责的,如今思来倒是有些不妥,天子应该直接掌握一支能探知外敌情况的队伍。
最后,既然后世能弄出东厂、西厂、内行长与锦衣卫相互制约,就说明这类谍探机构本就需要制约。
限制其职权是制约的一种方法,设立类似的谍探机构也是一种方法。
因此,朱元璋的初步想法是一次性设立两卫、两厂。
设锦衣卫,令其负责监察大明的文武百官、豪绅商贾乃至贫民百姓,充当他对内的耳目。
设明光卫,负责潜入大明周边国度及各方势力中,探查这些外部势力的种种军政机密,乃至密谋策划,以行动搅弄风云,达成有利于大明之事。
再秘密设立东缉事厂,专门负责培训秘谍,并安插秘谍于锦衣卫、文武百官之中。
也即是说,东厂主要责任是监察锦衣卫,其次是文武百官,豪绅商贾百姓则不在其监察范围内。
最后秘密设立西缉事厂,专门负责培训谍探安插于明光卫及东厂人员之中,只负责监察明光卫与东厂,其他事一概不准涉及。
因为是初步想法,在正式设立两卫两厂时,可能还会有一些改动。
目前,朱元璋已属意让毛镶担任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早在洪武十年之前,毛镶便率领一批检校、天子亲军受命暗地里探查百官阴私,对此类事算是熟门熟路。
在“胡惟庸案”中,毛镶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不能为外人道。
朱元璋觉得,毛镶既有能力,又有分寸,应该能当好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给继任者当个表率。
至于明光卫、东厂、西厂的主事人,他却还没思量好。
两厂主事者,他思来想去,觉得确实是宫中太监最合适,却又担心如后世历史上那般,培养出影响朝政的权阉。
思来想去难以决断,朱元璋不禁想起了朱棣。
‘这老四似乎是没怎么犹豫就重用了宦官?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
“驾!”
江北,靠近江边的一条官道上,上百名骑兵由东向西奔驰而来。
接近跨江大桥北段一里时,便开始降速,最终停在了与大桥相连的公路边上。
为首的高大红棕色马匹上,一猿臂蜂腰、健硕俊朗的年轻男子侧目向跨江大桥望去,双眸异彩连连。
“竟真有大桥能横跨于扬子江上,还如此雄伟,着实不可思议!”
这男子剑眉星眸、鼻梁高挺,上唇与下唇中间留着短须,英武不凡,正是奉召来京师的燕王朱棣!
随行的护卫百户上前问:“殿下,咱们跑了一路,是不是歇歇再过桥?”
朱棣等人其实是坐船从大运河南下,原本在瓜州镇便可改乘船只,逆江而上到京师的。
可朱棣为了过传闻中的“仙桥”非要从江北走陆路,故而他们这百来人都是从瓜州镇一路疾驰而来,人不累马也累了。
朱棣点头,“你们且歇着,孤去那边看看。”
说着,朱棣便驾马走向大桥北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