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献计孟德(夜谈下篇)(1/2)
刘义接下来,要给曹操上真正的干货。
“现已逐渐入冬,丞相常居北方,未见识过南方寒冷。且不说兵士水土不服,丞相可知长江多生疫病?此乃本地特有三尸九虫,藏于水源、饮食中微不可见。”
“本地冬季阴冷,非棉衣不可御,非多餐不充饥。荆州粮草虽足,但分布各地。丞相缺衣少食,更无医药,长此以往……此乃丞相三忌。”
曹操听到一半,就已后背起汗,到最后更是惊坐而起。“先生所言非虚?”然后他赶忙改口,“先生,吾以为应做何筹措?”
刘义没有回答曹操问题,而是继续说完最后的问题。
“丞相最后一忌,荆州军心、民心均未定。想来除青州兵、虎豹骑外,丞相手中兵力多为袁绍败军以及荆州降军。如若时间足够,也不足为虑,逐渐抚顺即可;若遇巨变,则不仅难指挥,且易起哗变。”
“丞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应晓得“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来回往复者,这常刮西北风的长江沿岸,也会偶有东南风起。”
“倘若我是周瑜,必定遣人诈降取信于丞相,随后兵马枕戈待旦,一旦起东南风,诈降者御驶装满引火物的蒙冲斗舰,乘风势靠近大营,放火攻之。”
一口气说完这些内容,刘义对曹操道。“更别提丞相带兵连年征战,士兵身体疲惫不堪。如同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曹操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只因刘义所述,有理有据。如若真如此,此次南下确实凶多吉少。
只是……
刘义看出曹操所虑,“丞相想必此次南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孙权杀黄祖,进一步便是鲸吞荆州,丞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既已和丞相陈明厉害,不知丞相有何看法?”
曹操静坐许久,才发现刘义已续过几次茶水,此时已无茶可饮。
不知不觉,关于刘义所问自己已思至半夜。他苦笑道,“不怕先生讥笑,孤此次南下的确迫在眉睫。经先生提点,惊觉此战之艰,不下孤兵讨乌桓。还请先生看在志才的份上教我。”
说话间,曹操竟朝他躬身行礼。
到此刻,刘义才感受到曹操内心卸下防备,竟有“真诚”出现。与此同时,他也感慨曹操演技出色之极,值得学习。
他内心暗道。“将心比心,待之以诚,必将以诚待之。古人诚不我欺。”
赶忙上前扶起曹操,并躬身回礼。刘义道。“义既然有言在先,就必定竭力相助。”
刘义此言也是出于真心。对于工作,对于任务,他一定是竭尽全力完成的。
刘义与曹操再次相对而坐,曹操令人拿来舆图。
刘义指着舆图对曹操道。“马腾、韩遂之事,想必丞相心中有数。义有上中下三策献于丞相,如何使用,还需丞相定夺。”
“上策为‘速夺夏口’。丞相兵分两路,北路率大军顺汉江南下,南路自江陵向东出发;两路会师与长江汉江交汇处,直取夏口。
“夏口一夺,则相当于扼住江东咽喉,使其进退不得,自此长江不再是江东天险。”
曹操乘兴道。“此策甚何孤意!”
见曹操如此,刘义道。“刘玄德占据夏口,据我估测我这玄德叔父手握兵马两万余,战船数百,只可智取,或以雷霆之势强攻之。”
“另上策讲究‘兵贵神速’,只因一旦入冬,汉江水枯而襄阳大船不得过;况且孙刘一旦会师,则夏口难夺。”
“应是如此,孤明晨便下令。令襄阳驻军即刻南下。”曹操恨不得马上发兵襄阳,但一想襄阳部曲众多,还需斟酌何人领兵。
刘义点头继续。“中策为‘双管齐下’。如丞相欲收复江南,单线作战则过于孤注一掷,不能光指望荆州水军。”
“据我所知,孙权年纪虽轻,却人如其名,极善权谋。我料其水军必由周瑜统率,但必定有其他将领制衡其兵权,同时也不会将所有军队交予周瑜。”
“丞相已统一北方,孙权欲进击中原,必取合肥。如此一来,孙权自会领一军围困合肥,并着人北上攻打当涂。”
“因此丞相不如从谯县调兵,陈兵九江郡,派兵增援寿春、阴陵。我军以逸待劳,将其围困。从合肥顺濡须水而下,出濡须口进而攻占牛渚矶,进逼秣陵。”
“而攻下秣陵,则可扼孙权北上江淮之咽喉。”
“届时无论顺利攻取夏口,周瑜都将进退维谷:若强攻我军,则遭孙权猜忌,制衡周瑜之人也会与之夺权;若回救孙权,则需被我水陆两军夹击。”
曹操颇为意动。“上中两策皆可用,可并用之!”
刘义继续。“倘若‘速夺夏口’未果,只得出此下策,谋求与孙刘在长江决战。只是如此,变数颇多。”
说完这段话,刘义自己心中就已得知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