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同盟国服软!一个月就签下停战谈判!(1/2)
与此同时,陆白还在多方斡旋。
他先后通过瑞典、瑞士等中立国向同盟国提出停战谈判。
汉斯最初的要求是归还所有战俘,立即停止敌对行动。
丘吉尔虽然已经不想继续打了,但也不可能轻易同意汉斯的要求。
他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
禁止宣传黑色思想!
这里将会由驻扎同盟国军队。
汉斯的军事工业,例如坦克和飞机生产线将要被拆除。
汉斯的所有舰队将被沉海,不准以后再发展潜艇武器。
汉斯需要为所有被侵略的国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汉斯必须将南德地区的莱茵兰、斯图加特.....等三个加起来,与巴伐利亚相同面积大小的州..
划为国际共管区,交由同盟国来管理!
谈判就是一个你来我往,步步为营,逐步试探底线的过程。
陆白心里也有一杆秤,他的底线是:
可以将南德割让给同盟国,但必须获得同盟国的大笔经济援助作为补偿!
其他任何的苛刻条件他都不会同意。
否则这场谈判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下去。
这个决定是陆白经过深思熟虑的。
虽然一下子要割让将近30%的领土,但对于目前处境好处颇多:
第一,可以让红熊和西方直接产生接壤,产生更多的摩擦点。
距离产生美,地理上的紧密接触反而会加速矛盾的激化。
就像两块磁铁的相斥力,距离越近,排斥越强。
这就像是在欧洲大陆上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东西方的冲突。
而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汉斯将有机会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两虎相斗,渔翁得利。
第二,停战意味着汉斯将不再遭受同盟国的轰炸。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盟国的轰炸机群如同乌云般遮天蔽日,给汉斯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城市被夷为平地,工厂化为废墟,民众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汉斯的工业损失已经高达90%,剩下的产能都藏在地下工厂,急需喘息之机。
工业是战争的基础,即便他们有再强悍的部队,也无法在没有食物和补给的情况下战斗。
停战协议将给汉斯一个宝贵的重建机会。
第三,大大缩短所需要防守的战线,改善了战术位置。
占南德一半面积的巴伐利亚州已经被红熊占领。
同盟国随时都有可能回心转意吗,与红熊并肩作战。
那保卫那里的德军会随时陷入危险。
还不如主动放弃领土,战略收缩集中力量,更好地防御剩余的领土。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陆白根本没打算遵守这份条约。
他深知在国际政治中,互不侵犯条约这种东西,顶多当个厕纸,还嫌硌人呢!
以割地换援助,用长期利益换取短期急需,顺便争取一个喘息之机,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积蓄实力,能假装自己吃亏,去白拿同盟国的援助援助当然不能白不要。
经过和同盟国几轮谈判,协议最终敲定。
如陆白所愿,汉斯只是交出了南部的斯图加特地区,建立所谓的‘莱茵兰国’,行政、国防等将由同盟国联合托管99年。
丘吉尔提出的其他则是条件一概免谈。
作为交换,双方遣返了所有战俘,陆白一下子又多了50万兵员。
这些士兵虽然经历了战俘生活的磨难,但大多数人仍然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
同时,汉斯获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涉及工业、农业、经济、建材、运输......等各个领域。
这些援助物资如同及时雨,为饱受战争蹂躏的汉斯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工业方面,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机床、发电机和其他工业设备,帮助汉斯重建被摧毁的工厂。
农业方面,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化肥大大提高了汉斯的粮食产量,缓解了食品短缺的问题。
经济援助包括低息贷款和直接投资,为汉斯的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
建材方面,水泥、钢材等大量涌入,加速了汉斯城市的重建进程。
运输船的援助则极大地改善了汉斯的海运能力,为未来的贸易复苏铺平了道路。
谈判进入最后阶段,除了在明面上不提供武器,同盟国几乎给予了一切所需。工业设备、原材料、粮食、医疗用品等源源不断地流向汉斯。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