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九) 伏虎林应制(2/4)
br/>
大龙宫寺,唐代称桃花岛,乃大辽第一佛寺,和少林一般地位,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常常比之。
说起这座佛寺,还有一番渊源。
辽兴宗与萧耨斤的关系剑拔弩张,母子二人彼此敌视,身为一代帝玉,兴宗给人的感觉似刻薄寡恩,不念亲情,但这并不是历史上辽兴宗的真实形象。辽兴宗处理朝务、处世断案每以宽大为怀,时见菩萨心肠,这与其恩师郎思孝的谆谆教导不无关系。辽兴宗与郎思孝间,不止有君臣恩义,更有一段天日可表的师徒真情。
在辽宁兴城觉华岛上有座大龙宫寺,该寺屹立于觉华岛东南端的海岸边,时僧侣云集、香火鼎盛,是辽西一带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此岛之所以称“觉华”,是因为大龙宫寺的第一任主持叫觉华。大龙宫寺建成后,成为辽朝的一大佛教中心,佛寺主持被辽人奉为国师,“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的说法在当时十分流行。
觉华主持后来收了一位名叫郎思孝的徒弟,觉华圆寂后,郎思孝就做了大龙宫寺的第二任主持,这位郎思孝可非等闲人物,他是皇太后萧菩萨哥为辽兴宗耶律宗真钦点的帝王之师。
郎思孝法名志全,是兴中人,虽曾出仕做官,但目睹官场腐败心灰意冷,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在觉华岛修行期间,他凭借聪颖天资与不倦苦学,很快通读了佛教经典著作并对佛学要义心领神会,尤其在华严宗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令同辈望尘莫及。
郎思孝出任帝师后,不断以佛法感化兴宗皇帝,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兴宗皇帝处理政务以宽大为怀,经常赦免罪犯、释放死囚,凡监狱中没有囚犯,地方官均受奖励,辽兴宗的一系列德政泽惠百姓,郎思孝对辽兴宗的谆谆教导可谓居功至伟。
郎思孝与辽兴宗的师徒关系十分融洽且善始善终。一年入冬天寒地冻,辽兴宗挂念恩师,委派阁臣张世英携带御书、御赐香与防寒物品前去探望,令六十九岁的郎思孝感动不已。
郎思孝后归隐觉华岛,辽兴宗感戴恩师教诲,赏赐重金助郎思孝扩建海云寺。
之后有次,辽西大旱,饥民食不果腹,海云寺捐钱千万贯。郎思孝刻苦钻研《华严经》,造诣很深,是辽代华严宗最早的传人。郎思孝能够潜心学术研究并扩建觉华岛的佛堂寺院,离不开辽兴宗的鼎力支持。
一个皇帝、一个僧人,地位相差悬殊,彼此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并始终如一,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金代辽东路刑狱官王寂在自己撰写的《辽东行部志》中赞叹道:“详其始终,皇帝问询,礼如平交。非时有大过人者,安能使时君推慕如此?然亦千载一遇,岂偶然哉!”
大龙宫寺中,海云寺门口,站一老和尚,此人外貌平平无奇,只是气度颇显不凡,这老和尚对着寺前人施礼道:“诸位将军,来我海云寺所为何事?”萧阿速翻身下马同样施礼道:“大师,晚辈来却有事,你瞧。”萧阿速将那小沙弥引到近前,郎思孝打量了一番说道:“老衲不认得。”
“哦,大师是出家人,就算行个善果吧,这小和尚却不知道自己寺院,只知其师傅是个哑巴。”话至此那小和尚又开始抽噎,萧阿速接着道:“我等数人寻便东南寺院皆不是,就让这小子留在这吧。”
郎思孝没有过多思量,直接蹲下对着那小沙弥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啊?有无法号?”那小沙弥有些腼腆,说道:“我师傅唤我药师奴,我年纪尚小,并没有法号。”
“药师奴,药师如来......”郎思孝念叨着这个名字,将人带了进去,萧阿速几人即刻追随萧乌野而去,不过没有数日便回到上京,完颜乌古乃根本没给禁军出手就机会,平了五国部之乱。
......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
狄青嘴生毒疮。去世。赵祯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通判黄州赵至忠上《辽地图》及《杂记》十卷。
宋朝南疆反叛,交趾北上,宋将皆北,所有败之(之后就没有胜过)。
西夏军队吞并了屈野河西岸的宋朝领土后,陕西经略使庞籍命令管勾麟府路兵马郭恩、监军宦官黄道元、府州宁府寨监押刘庆等人以巡边为名前往侦察敌情。
西夏军队屯驻沙浪黍,安营扎寨达十五里。郭恩本想下令停止前进,但监官宦官黄道元威胁郭恩,并骂他贪生怕死,于是郭恩不得不率领步兵、骑兵一千四百余人继续前进,沿着屈野河(今陕西神木窟野河)向北推进,但宋军军容不整,没有披甲的士兵占一半以上。其后宋军发现西夏军队在卧牛峰点燃了烽火,还听到了集结军队的战鼓,但黄道元始终不相信,用激将法使郭恩率军星夜兼程,到达断道坞(今陕西保德县境)。
宋军疲惫之极,正要准备休整,但西夏军队合围上来,宋军腹背受敌,郭恩等人虽然奋力杀敌,但因寡不敌众,宋军大败,郭恩、黄道元被生擒。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