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飞骂刘备(上)(1/2)
张月自认为看穿赵仁的心理后,有些懊恼,还有些想给赵仁惩罚,让他认清楚尊卑贵贱。但比来必去,还是觉得赵仁的话说得好听,所以内心偏袒了赵仁。
第二日一早,周仓和刘辟带着兵马,一前一后来到山门下,等待赵仁下山。
张月在赵弘面前强硬了一会,就是要下令放掉赵仁。赵弘被气得哇哇叫,甚至威胁张月他马上就回南阳,张月依旧没有改口。最终,赵仁被放。
获得自由后的赵仁,第一件事是先去周围的农村去探访,看看赵弘有没有扰民。得到的答案是赵弘不仅没有扰民,而且十分爱民,在民间拥有不错的口碑。
赵仁本来以为又是修城墙,又是修房子,肯定要从周边农村征发劳动力,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负担,没想到赵弘居然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得那么好。百姓不仅没什么怨言,还感谢赵弘给他们提供了生计。
赵仁不得不在心中感叹:不愧是大贤良师亲手调教出来的弟子。
当暗查到赵弘不只是救济百姓那么简单,还在暗地中发展太平教众之后,赵仁再也不想和他斗争了。张月说得没错,赵弘真的是一个好人。和这样的一个好人斗争,那就是在拖他的后退,最终伤害的整体的利益。
甚至,在处理民生上,做得比赵仁都还要好。
想明白这些后,赵弘将刘辟带到了红崖谷,在这边开辟一个新的据点。至于仙台山那边,赵弘已经安排韩忠过去驻扎了。这样一来,基本上完成了赵仁所说的“仙台山—红崖谷—封龙山”为三角,清凉山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没,剩下的就是恢复生产、发展生产。
人公将军张梁战死没多久,地公将军张宝在阳城被朱儁斩杀。三公一死,第一次黄巾起义宣告失败。朝廷无力对散落各地的黄巾余孽进行清剿,逃到深山的黄巾军暂时也不敢再搞大的动作。
所以一时之间,迎来一段较为安定的时期。特备赵仁挑选的这片根据地,处于太原郡、上党郡、常山郡三地的交界处,基本属于三不管的地带,因此还赢得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
在春耕结束以后,赵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小部队,化装成商人,下山去了。
原因有二:其一是根据地事情已经进入正轨,有他没他,关系不大。第二是虽然他处处避让这赵弘,但赵弘还是看他不顺眼,想要找茬。
整日要应对这个老逼登,实在心累,于是赵仁选择下山而去,做点生意,增加收入。
他选择的地点是安喜县。原因无他,仅仅是因为听到那边来了一个好县尉,经商环境还不错。绝不是为了去结识什么英雄豪杰。
至于害不害怕被抓?
赵仁还真就不行这个邪了:这个年代没天网,没指纹识别系统,谁能一眼认出我是黄巾贼?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改头换面,简单易容。
他特意大摇大摆从常山郡过,看看假如遇到赵霜那个奇女子,她认得出他不?
可惜,没碰到赵霜。赵仁探听了一下赵云的下落,据说黄巾军被镇压后,赵云就离开家乡,不知所踪了。
一路上所见所闻,让赵仁直摇头。
黄巾起义爆发前,贪官污吏行横霸道,苛捐杂税压得民众喘不过气来。
第一次黄巾起义已经被镇压了,贪官污吏依旧横行霸道,苛捐杂税不仅没减少,反而还增多了。
黄巾起义前,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后,民不聊生。
这他妈黄巾不是白起义了吗?
唯独进入安喜县后,这里的情况才好许多。
赵仁探查了一下民情,大家对新来的县尉交口称赞。赵仁又到县城里买了间商铺,做些药材生意,生意还算一般。
整个过程,不见官府的人前来烦扰,也不见地痞流氓前来捣乱。虽还没有到达太平盛世的愿景,但在乱世之中能有这么一方乐土,实在难得。而且,刘备此时的官职只是县尉,按说只管军事、治安,安喜县都能发展得这么好。要是刘备做了安喜县的一把手,那安喜县岂不是发展得更好?
赵仁一边在此做些小生意,一边揣摩学习刘备的为人处世、经世济民之道。在一旁观察了十几天,赵仁直摇头:“学不会,真的学不会。有的东西或许真需要天赋。知识、眼界可以超越这个时代,但是心胸、人品、为人处世之道,还是如刘备这样的古人更强。
最开始,赵仁还抱着说服刘备的态度,但现在看来,不用刘备开口,他已经对刘备佩服至极。
境界不在一个层面啊。
只是现在他赵仁也算是有一定的基业了,在探寻一条不同的路。羡慕归羡慕,钦佩归钦佩,但也没必对刘备“纳头便拜”。
他不需要追随刘备,也没必要成为刘备,他要做的是超越刘备。
安喜县城的一家赵记药铺的后院中,赵仁正在案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