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舌灿莲花(1/2)
杨隆此刻心情很烦躁‘这晏梧栾毕竟没有经过什么历练,自己还是有些担心,事情确实麻烦。又扯到江南,唉,真是天无眼,那江南道,特别是江南西道就是汖国公封地,一个刺眼的独立王国’。再一想‘要是真是个棒槌,还是早些准备,右相卢至元是当初夏侯浦夹带的人,虽不如夏侯浦贴心,也可以调教一番。’
“可有应对策略?”语气稍重询问道。
“陛下动问,臣与户部、工部已有初步谋划。”
“爱卿请讲。”
“陛下,看这天还要再旱下去,臣之前奏请陛下许臣询钦天监,吴监正会同钦天监半月以来观测夜像与各地的晴雨表,得出,今年至少还要旱三个月,即使有大部分一些零星小雨或是局部的大雨,对整个局面并无太大作用。”
杨隆闻言心中一沉,没想到灾情如此严重,河西人少一些,本身也不大产粮还算好,可河南道人口众多,且东都也在河南道,政治影响也要考虑,伸出手按按太阳穴,真是头痛。施立迦不在,这些小黄门没有眼力劲,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语气有些不耐烦。
“说应对。”
“是,陛下,臣与郑尚书、刘尚书多次会商,准备明日进宫详细禀报陛下。”说完悄悄抬眼瞄了一眼皇帝阴沉的脸色,赶紧继续。
“臣等的意见是,将救灾重心放在河南道,一是河南道地跨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储水还算丰沛,今年灾情如此严重最大的问题,还是因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前两年上报的疏通现有河道的工程,也并未全部落实,再有就是河南道也多次上奏开凿新的通水渠,因户部核银不足,暂未实施。二是河南道人口众多,受灾面广,如果在此受灾期间实施两项工程,可有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初步核算较之平时减少钱粮损至少两成半至三成,通渠之后,覆盖良田至少两万倾,正是利国利民之举。”
杨隆一听不禁颌首,确实是用了心的,虽说以工代赈不过是前人牙慧,算不得什么创新之举,却也是根据河南道的情况做了实际的规划,心中还是满意的,再看着荀章奏章‘伏裙亲贵’四个字就越发的刺眼,心中深恨之‘朕又不是桀纣之君,虽说骤然将晏梧栾提到丞相高位,确实是扎眼,但是人家还是很有些本事的,入官之前是做行商的,走南闯北是见过世面的,知道许多实务,这些乌鸦(御史台又称乌台,就是因为御史们干的都是扫兴的事,就像乌鸦叫一样),真恨不得立即将荀章狠狠的拉到面前打一顿板子,然后放到河南河西去实地看看地方施政之难,不是他寻章摘句就可以置喙的’。
“嗯,不错,那钱粮问题如何解决呢?”听着晏梧栾提出了可行的反感,语气也轻松了许多。
“臣等正是要向陛下请奏,不知可否向江南西道征粮,贴补一下,再自剑南和河东紧急调运一批粮疏以应河南之急?”
杨隆一听到江南西道就青筋阴涨,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江南西道朝廷的实际掌控并不大,直接可以说已经是国中之国了,忍着烦躁,故意跳过江南西道问道。
“江南东道呢?”
“江南东道虽然受灾小,但其本身并非产粮区,且祖宗陵寝之地,不敢擅动。而闽地主要是以贸易为主,臣等属意派遣钦差,前去江南东道纳捐。”
“纳捐?以什么名义纳捐?”说道搞钱,杨隆兴趣立马就来了,听到纳捐这两个字眼前一亮。
“陛下,这江南东道以行商为主,富则富已却文昌不兴,农耕不明,臣年幼时曾随家祖前往闽地,那真是一水一田八分山,地势贫瘠,却生活优渥。”晏梧栾面带笑意,轻松的说道。
“爱卿是说……海贸?”
“是,陛下,虽然朝廷并未设立海贸官署,却也未明令禁止出海贸易,所以闽地的行商,大都是走的海路,多去往琉求、吕宋、倭岛、三韩、爪哇等地,海上行路船舶众多,在港口码头臣第一次见到了蔽海遮天的大小商船,力汉们自各船上下货物,接踵更迭,臣当时眼睛都看不过来,真是应接不暇,似御书房中屏风这般大的红玉珊瑚,亲王爵头饰的东珠,也不过是一般大小而已……”
杨隆第一次听到有人,特别是大臣在自己如此绘声绘色的讲述关于海贸的事情,都听入神了,一直到晏梧栾口干舌燥,间歇时讨茶水,才意犹未尽的打住。
“那爱卿的意思是?”
“臣请设江南东道船舶督府。”
“船舶督府?”
“是,总领江南船舶港口,进出口商船全部纳税。”
“收税啊……”杨隆想想日进斗金的场景都快流口水了,别看坐了二十年皇位,实际上就干了两件事,一个就是收钱,一个就是任官,其他的事情都是细枝末节,可是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氏族大家在政治上被狠狠的打压了,作为补偿,只能对他们大肆兼并田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导致了国库税收日渐减少,而开支却更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