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京营用的都是什么破烂(1/3)
张世康紧握着手中的纸条,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他首先不解的是,杨嗣昌为何会暗中阻止户部向京营输送粮草。其次,他不明白锦衣卫为何要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他。
他深知锦衣卫的骆养性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但他自己与锦衣卫并无交情,锦衣卫也没有理由帮助他。至于这是否是崇祯皇帝的授意,他更是觉得不可能,因为崇祯皇帝正依仗杨嗣昌来剿灭流寇。
那么,锦衣卫偷偷向他传递这一消息,其目的显然是想让他与杨嗣昌产生冲突。那么,究竟谁会从中受益呢?答案呼之欲出——东林党。因为杨嗣昌并非东林党人,这也是崇祯皇帝敢于重用他的原因。张世康逐渐理清了思绪。
毕竟,立场决定态度。东林党人在兵部的权力一直不上不下,在外领兵的仅有洪承畴一人。而杨嗣昌,无疑成为了东林党人的眼中钉。他们或许想借此机会除掉杨嗣昌,让洪承畴接替其位置。然而,如果他们有能力直接对付杨嗣昌,早就行动了,何必绕这么大弯子?
“难道他们是想利用我?”张世康心中暗想。但他又感到不解,自己与杨嗣昌并无瓜葛,为何杨嗣昌要与他过不去?
带着这些疑问,张世康踏进了工部衙门的大门。他并非来兴师问罪,所以让部将都在门外等候。户部的人见状过来询问,张世康客气地表示自己是来找工部尚书方逢年的。那人一听是京营提督,便赶紧带着他去了工部值房。
方逢年见到张世康,脸上堆满了笑容,起身迎接道:“哎哟,张提督,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张世康听得出这话中的虚伪,但他并不在意。
他深知自己在这些人眼中的形象,无非是一个不学无术、蛮横无理,但背后有靠山的纨绔子弟。他们表面客气,实则内心鄙夷。然而,张世康对此并不在意,只要他们不主动招惹他,他就不会去计较。
“嗐,也没啥紧要事,听说工部的火器很厉害,便想来瞧瞧,就是不知方不方便?”张世康环视了一圈值房内的官员,微笑着说道。
方逢年本打算派个主事去随便敷衍一下,但看到衙门门口那些穿着破烂的京营兵,他改变了主意:“张提督哪儿的话,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本官刚下早朝,暂时有些时间,不如就由本官带你四处瞅瞅?”
“这……也行,有劳了。”虽然觉得尚书亲自当向导有些奇怪,但张世康并没有多想。
方逢年命人准备了马车,首先带着张世康参观了工部的火炮工坊,让他见识了大明各式火炮的熔铸过程。然而,张世康对火炮并不太感兴趣,大明的火炮技术已经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那些正在熔铸的火炮都是庞然大物,他看了两眼便失去了兴趣。
方逢年一路上有说有笑,但说的都是京城的趣事,张世康只能敷衍地点点头。他其实更希望工部尚书能给他讲讲火器的事情,比如鸟铳的制作、改良,或者工部目前生产的鸟铳各有什么优缺点。
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位工部尚书只是个空谈家,对火器一窍不通,甚至还有点鄙夷的意思。张世康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明的鸟铳用了一百多年还是没什么长进。
当他们来到火铳工坊时,张世康才真正开了眼界。工坊内一排排的小房子连成一片,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每间小屋都异常狭窄,面积大约只有五六平方米。在每个这样的小屋里,都有一位匠人正在精心打磨枪管等部件,他们的身旁摆放着已经打磨完成并组装好的成品。
这些匠人的穿着甚至还不如京营的士兵,他们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由于长时间打磨枪管,裤腿磨损得特别严重,布满了补丁。
他们整个人看起来都非常麻木,仿佛只是工厂里的机械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
张世康注意到这些匠人生产的火铳与京营所用的不同,便好奇地问方逢年:“方大人,这种火铳叫什么名字?”
“哦,这种火铳啊,”方逢年解释道,“它叫鲁密铳,是万历年间赵士桢从鲁密国使者那里得到的图纸,不过现在的火铳已经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那这种铳与京营装配的鸟铳相比,有什么优点呢?”张世康继续追问。
他拿起一支鲁密铳掂了掂,感觉大约有六七斤重。这支鲁密铳不仅比鸟铳多了照门和准星,床尾还设有一个卡槽。
当问到更专业的问题时,方逢年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他指着正在打磨的匠人说:“你没听到张提督在问你话吗?还不快过来讲解?真是没眼力见。”
张世康皱起了眉头。匠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本就低下,他皱眉是因为看到连工部的一把手也如此对待匠人。这些匠人如果连基本的尊重和关怀都得不到,又怎么能有余力去创新呢?
匠人有些害怕地站起身来,回答道:“回两位大人,如果大人说的是那种老式鸟铳,鲁密铳与之相比,射程相近,但鲁密铳可以双手持铳击发,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