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人在大明宣传革命,老朱被我赤化 > 000007 秦政不灭,周期不止;何以破题?唯有革命!

000007 秦政不灭,周期不止;何以破题?唯有革命! (1/2)

2024-10-18 作者: 大明都市

000007 秦政不灭,周期不止;何以破题?唯有革命!(1/2)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朱元璋正在仔细浏览记载毛骧递交的卷宗。

「方云飞,前元至正十九年生人,祖籍浙江台州;家中独子,父母祖皆亡。」

「洪武十年袭亲军都尉府中军校尉一职,两年后积功升为缇骑校尉;深受上官器重。」

「此子闲暇时喜教书育人,行医问诊;乡人常以活菩萨称之。」

「十三年五月,因胡惟庸案逐出亲军,押入诏狱待审。」

「……」

“居然是忠良之后。”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亲军都尉府是直属于洪武大帝的武装力量和情报机构。

其中前、后、左、右、中五军负责护卫皇帝安全,仪鸾司掌天子銮驾及缉捕谳狱之职。

能进入都尉府的,除了追随洪武大帝多年的老部下,就只有他们的子嗣。

换句话说,亲军都尉府的所有成员都家世清白,政治可靠;是朱元璋绝对的自己人。

像这种嫡系中的嫡系,洪武大帝一向回护有加。

更何况从卷宗不难看出,方云飞不仅本职业务能力极强,而且能文能武,宅心仁厚。

不管是在官场还是民间,都风评极佳。

这种本该被重点培养的好苗子,怎么会卷入胡惟庸案?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接着往下看。

「洪武十二年腊月,方云飞曾对人言:“治国之道非儒,乃法也!法为骨肉,儒为肌肤。内法而外儒,历朝历代莫不如是,我大明亦如此!”」

“怪不得会被抓入诏狱!原来是口无遮拦,得罪了读书人。”

看到这行记录,洪武大帝顿时了然于心,明白了为什么方云飞成为朝廷钦犯。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历朝历代都是独尊儒术。

不仅孔子的谥号从平平无奇的「尼父」一路飙升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就连孔家也凭借其圣人后裔的身份,从「奉祀君」扶摇直上为「衍圣公」。

甚至连历代帝王都要亲自或专门派人前往山东曲阜祭司孔子。

儒家也一直以此为傲,认为这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佐证。

况且自古儒法不两立,崇尚严刑峻法的法家也一直是以礼治天下的儒家所鄙视的对象。

可是现在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说历朝历代的治国之道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儒家只不过是帝王用来欺瞒世人的一块遮羞布。

这不是公然扇儒家的脸吗?

那些读书人能受得了?

必然群起而攻之!

这些书生士子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们代表了一股庞大无比的势力。

这股势力一旦认真起来,别说方云飞一个小小的中军缇骑,就连他朱元璋本人也要避让三分。

更何况方云飞宁折不弯;别说和那些儒生,就算对上朱元璋这个皇帝,也是锋芒毕露。

这种性格,被抛出来平息儒林怒火也就不足为奇。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卷宗的后半段,详细记录了方云飞和各方名士辩论的过程,看得朱元璋连连摇头。

虽然洪武大帝给后世的印象是做事极端,性格酷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其实他本质上却是个现实主义者;能屈能伸,十分懂得取舍和隐忍。

否则也不会在各路枭雄纷纷称王的元末,采用麾下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默默积蓄实力,坐看元军枪打出头鸟。

重虚名而轻实利,在朱元璋眼中就是取死之道!

“狂妄浮躁,不知进退!此子真是破题之人?”

卷宗里的方云飞能言善辩,三言两语就让对方哑口无言。

其中更是不乏如珠妙语。

可越是这样,朱元璋对方云飞的评价越低。

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不是如勾践王莽这样韬光养晦、城府极深者,就是似吕雉曹操那样老谋深算、心狠手辣者。

像方云飞这种仗着一点小聪明逞口舌之利的,在朱元璋眼里顶多就是杨修祢衡之流,成不了什么气候。

在他看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儒生,方云飞最稳妥的方法是避其锋芒,伺机而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图一时之快,同整个士林正面交锋。

更何况诏狱之中,方云飞面对他朱元璋也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如此不知进退,如果不是天生异象,方云飞早就身首异处了。

朱元璋甚至有些怀疑,白天的异象不过是巧合,其实破题者另有其人,只不过自己没有发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让毛骧处死狱中钦犯的旨意就有些莽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