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平静的背后(2/3)
br/>说起这尹家岗,着实有些奇特。它的三面都环绕着山峦,唯有东面连接着宽阔的道路。沿着这条大路往上走一段陡坡之后,便能抵达尹家岗。
尹家岗宛如一个高悬于山间的平台般的山峁,面积大概有五六亩左右那么大,其间错落分布着数十户人家。村子的南面和北面皆是险峻的悬崖峭壁,而朝西方向,则有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可以通往虎头冲。
值得一提的是,在虎头冲的山上,有着一眼山泉,被人们称作虎头泉。这眼泉水的水量并不大,泉口仅有一尺来宽。然而,它却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响,终年流淌不停歇,汇聚成涓涓细流,穿过尹家岗,向着遥远的地方奔涌而去。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或许正因为有了虎头泉源源不断的滋润与哺育,才得以孕育出尹家岗村里这几十户人家,并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尹家岗村坐落在一座高耸的石头岗之上,这是一个完全由石头构成的地方,几乎没有一寸可供耕种的土地。然而,勤劳坚韧的村民们并未因此放弃种地为生的传统。他们需要沿着村子东边那陡峭如悬崖般的大斜坡小心翼翼地下行,一直走到深深的沟谷底,那里才有一小片可以开垦种植的土地。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一季都见证着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春天播种的时候,他们带着希望与憧憬,背着沉重的种子和农具,艰难地跋涉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秋天收获之际,同样的路途又被沉甸甸的粮食所填满,他们或是推着装满谷物的小车,或是用肩膀扛起一麻袋一麻袋的收成,一步一步,气喘吁吁地将一年的辛苦所得运回村庄。这样来来回回,一趟就足有十几里路之遥。
就是这样一个仿佛与世隔绝、交通极为不便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小村庄,却在今年年初遭遇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日本鬼子血洗了整个村庄!除了少数几个当时正好外出跑单帮做小生意以及上山打猎的幸运儿得以逃脱魔掌之外,村里的男女老少,几百号人口,竟无一人幸免。
如今,虎头冲的队伍中有几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正是从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尹家岗村村民。每当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讲述起日本鬼子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时,他们无不咬牙切齿,双眼圆睁,愤怒使得眼珠子似乎都要瞪出来一般,对敌人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
而今日的尹家岗村,表面看上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美好。温暖的阳光轻轻洒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轻柔的微风缓缓拂过,带来一丝恰到好处的凉爽。
一面刷着醒目大字“救死扶伤,保家卫国”的土墙上,几株翠绿的竹子静静地挺立着。微风轻拂而过,竹叶相互摩擦发出细微而清脆的沙沙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悲惨故事,同时也激励着人们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勇前行。
远离了医护人员救治伤员那急切的呼喊声,赵大鲁轻轻地嗅着弥漫在空气中那刺鼻的消毒水味道。赵大鲁心中忽地一动,消毒水的味道?不对,这里没有,那是记忆中医院的味道。而这里,充斥着的只有石灰水那令人作呕的味道!
系统虽然给了一部分消炎药,但是更多的却没有!系统又不是无所不有的医药仓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还是根据杀敌情况毫无头绪地分配,医药所占比例少得可怜,有时候甚至都没有。
眼下,就连基本消炎用的酒精都没有,基本全是用盐水代替。在这种缺医少药、营养不良的恶劣环境下,受伤的战士要想存活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个不到一亩地的前后两个院子里,此时有五百多名伤员,而医护人员只有包括吕振邦和刘云秀在内的区区六个人。这个医院成立后,仅有祁政委让人带来的那少得可怜的外伤药剂和简易手术刀剪等器具,药品器械严重匮乏。
医护人员忙得像陀螺一样,脚不沾地,每天不停地在各个病房之间穿梭忙碌。说是病房,其实简陋至极。除了手术室里有几张做手术用的临时用木板铺成的床外,其他病房就是直接在民房的土炕上搭上柴草而已,有的甚至更直接就是地铺。
赵大鲁有时也颇为钦佩刘云秀此女!这位生于大户之家的娇柔千金,竟也能承受这般苦楚。且战士们皆言其体贴入微,不辞辛劳,此点着实令赵大鲁对其印象大为改观。
虽说她未应允加入八路军,仅以特聘医生之身于医院就职,然赵大鲁深知她绝非为那微薄薪酬!那她究竟所为何事?究竟是别有企图还是为了赵大鲁本人?
赵大鲁倒非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貌若潘安,引得此女青睐,而是疑她是否已知晓自己的真实身份。故而,才执意不肯离去。托孤!这可恶的郑秉诚,你这是给我留了一颗定时炸弹啊!
“禚院长,不好啦!消炎药又没货啦!吕医生让我赶紧来找您,商量商量该怎么办呐!另外啊,酒精和纱布这些东西也都快用完了,急需要补充呢,还有......”还未见其人,便先闻其声,伴随着一阵轻柔婉转的话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