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玄幻小说 > 窥视无穷 > 始皇墓之长明灯

始皇墓之长明灯 (1/2)

2024-10-25 作者: 幸福一家人

始皇墓之长明灯(1/2)

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历时39年才建造完成。根据史料记载,皇陵中建有各式各样的宫殿、陈列着很多奇珍异宝,四周还分布着很多形制不同的陪葬坑。

现在已经探明的有四百多座,其中就包括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不过出于保护的目的,皇陵至今还没有被考古学家发掘。

有传闻说,始皇帝的陵寝中,用的是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灯芯能燃烧千年不灭,以至于整个秦陵地宫始终明亮如百日,有人就问了,难道传说中的人鱼真的存在吗?

在远古的神话故事中,人鱼也叫鲛人,生来就有着与人类相似的上半身和鱼的尾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于这种和自己类似的生物感到好奇,民间关于鲛人的传说更是神秘多样。

相传它一哭泣就可以落泪成珠,将其用火燃烧炼出的油制作成长明灯,能够燃烧千万年不熄灭,不过鲛人的存在至今都还没有被证实,长明灯也就只是传说了。有学者研究多年,终于在古籍《太平御览》上找到了相关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

因此他们推测,皇陵中的长明灯应该是用鲸鱼的脑油制成的,科学研究也证实,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就能够燃烧五千多天,这就足以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

传说中的人鱼膏即鲛人鱼膏,一说是指的鲛人的脂肪,二说指的是鲛人脑中脂类,不管是身体的脂肪还是脑中的脂类,其制作过程均相当的残忍,制作工艺也颇为复杂。

在下查阅古籍,对这方面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提取的手段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制作工艺方面涉及到熬制提取,以及增加辅料以使得鱼油能够固化成为蜡烛状。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技术活,因此也仅仅是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留下聊聊数笔而已。

那鲛人究竟是何物呢?对于鲛人的记载,诸多的历史典籍中均有所提及,较为常见的便是在《搜神记》中的记载: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这里记载了鲛人的几大特点:一是其在水边居住,身体像是鱼一样;二是它可以织布,善于纺织之术,所织出的绢物薄如蝉翼,是世间少有的极品。被人称作为“鲛绡”;三是其哭泣后的眼泪,流出眼泪凝固如珠,所流出的泪珠还具有使人产生不老的功效。

因此在封建王朝中,许多帝王都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而鲛人珠便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良药。之所以珍贵,究其原因还是稀少。一来是鲛人的数目稀少,二者是鲛人不易哭泣。鲛人是一个颇为感性的物种,它们只会感动落泪,所谓的“对月流珠”自然也是在感伤之于而落泪。

一来它们极善水性,从不深入陆地生活,因此想要捕捉它们难度极高。二来即便是捕捉了,带给他们的也只有恐惧,感伤落泪便再无可能。秦始皇晚年曾沉迷于长生不老,曾派出徐福等人来东方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或许在因缘巧合之下,捕得鲛人。但他们无法让鲛人流泪,嬴政也迟迟无法获得长生之药,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以鲛人之脂炼制人鱼膏,以在墓穴中前年长明。

鲛人或许是远古人类的一个分支而已,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人类祖先坚持在陆地丛林生存,陆地资源丰富,但面临的风险也颇大。另一部分人类祖先则选择居住于水边,依靠海洋中的资源来生存。原本的双腿在海中便不利于游动,后逐渐进化为鱼类的鳍状结构,方便于更好地适应海中的生活。

在《太平广记》中有一段记载可以窥得一二:

鲛人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由此也验证了我的分析,除了下身与人不同之外,海边的寡居之人多养其于池沼之中,以慰藉孤独之心。

由此可以推断,既然海边的渔夫都可以捕捉人鱼,那么嬴政命人来捉一定数量的人鱼回去,也不无可能。由此推断出,人鱼是远古人类的分支而已,在几千年前还能够在海边发现。嬴政在一统六国之后,对于天下的财富集中处理,百越等小国被征伐,其中很有可能便在征伐的过程中,在海边发现一定数量的鲛人,然后带回咸阳,杀害之以充当墓穴的灯油。

除了鲛人本身的推断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那便是所谓的人鱼膏是抹香鲸的鲸油而已。在历史记载中,始皇三十七年,嬴政在东游之时曾经射杀了海中的一只巨鱼,这个巨鱼在当时被称作“蛟”。在古人的认知里,始皇作为天子,射杀蛟龙,更具有神奇色彩。

这个巨大的鲸鱼自然被他的随从们,开始解剖整理,打开鲸鱼的头颅用其中的脑油制成了长明灯油。

这必然不是有意而为之,当时点灯多以油灯为主,他们像是对待普通动物一样,用动物的脂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