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非凡萧商 飞洋跨海(1/2)
“哎呀,豆汁呀”,“冰糖葫芦呦“,老BJ的臭豆汁和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吆喝声响迹于老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相信很多国人对此都有所耳闻有所亲品,即便不是,大数国人都于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于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中有所耳闻目睹。但是,现世却存有一种另类的叫卖声吆喝声,它们没有那么的名气巨大而广为人知,没有那么的有文化气息常被文人墨客选中作为取材之源,没有那么的浓情韵味而被选为帝国都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但正是无数次像这样的吆喝叫卖声的聚集改变了一个行业王国的走向,那群吆喝之人身上所蕴藏和迸发的力量震惊了中国,竟然也漂洋过海震惊了全世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号“杭州萧商”。
让我们轻驾时光机器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三十年之前的中华大地,小心的摸索探究,去发现曾经的鲜为人知的一段不平凡的萧商创业史。那时的中国,羽绒原料以及羽绒制品行业处于萌芽之始,一群身着简朴至极,个头不高,但很壮实,操着一口浓重吴越片言的农民早晨五点便纷纷起床洗漱了,因为今天他们有一件事情要办,这件事对他人来说是那么的无关痛痒,丝毫不能提起他们的任何兴趣,因为这件事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新奇和起眼之处。但是对这群农民来说,这件事的成败关系到他们整个家庭的生计大事,他们丝毫不敢含糊,很快他们就倾巢出动,骑着破重吱呀作响的三轮脚踏车奔向安徽寿县的一些偏远村庄。
安徽寿县,一个偏远的村庄,一轮鲜红的太阳刚刚升起。老赵和几位农民朋友游走于村前的大道上,坑坑洼洼的村道,但很宽阔。“喂,这位老哥,请问你们家有鸭毛卖吗?”“鸭毛到没有,鹅毛你们要吗?”“要,要,当然要啊,您有多少我就收多少,价钱方面嘛看过毛片之后我们再接着谈,你看怎么样?”“中,那您到俺家来,我取来你看”“嗯,这是上等的鹅毛片,但是在这里的价儿和县城的价儿可得两说啊,我给您这个数,说话时老王迭起了两根指头”“中,那都给你,你包起来吧”“,好嘞,大哥您接好,我再吆喝吆喝”。老赵和他的农民朋友们,收鹅鸭羽绒以制羽绒被服,收鸡脖三把毛片以制良笔,收鹅翅刀翎以制羽球。一次,老赵等人收毛片归来之时,天时已晚,突然天空大雨滂沱,老赵等人在泥泞的土路中推着满载毛片的三轮脚踏车行走了数十公里,最后才辗转回到回到他们在镇上设立的大本营,老赵他们原本不用那么辛苦去如此偏远的地方去收毛片,但朴实至极的他们却明白一个道理,越是偏远的农村,毛片的价格就越低,毛片的质量也越高,那么经过水洗加工后的羽毛的利润空间就愈大,市场的竞争力就俞强。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的吆喝之声传遍了寿县一带的街头巷尾,正是这样一村村的游走之足,踏遍了寿县一带的每寸土壤,常年累月的收毛经历,更使得一大批萧山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们只需一模一看就能辨别出是鹅毛片还是鸭毛片,毛片的质量是处于哪个层次他们更是如数家珍。后人怎敢想象,正是这样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朋友在若干年后主持起草了中国羽绒行业的羽绒标准,成为了中国羽绒行业标准的起草人和中坚力量,实现了与国际羽绒行业标准的高效接轨。萧山新塘农民就是靠着这样一种创业精神和再浅显不过的营销之道,一点一滴的积累着,最后竟创出偌大家业,一批萧山新塘农民彻底摆脱了自身的贫困境遇,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他们令世人敬仰,另令世人顶礼膜拜,显然已是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风范了。正是因为他们在羽绒行业的积淀,使得中国的羽绒家纺行业极速前进,带动了一批出身低微的农民子弟走上了致富之路,后来随着基础化学领域得技术突破,使得化纤家族开始进入家纺行业,成为中国家纺行业另一个重要的原料支柱。
非常幸运,本人能有机会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之中,目前就职于杭州萧山的一家羽绒制品公司,工作之余,意欲作一篇文章来将自己的所闻所见用笔墨记录下来,将自己人生的脚印加深几许,在创作此篇文章之始,本欲搜集一些关于浙商,杭商的资料以充己之文采,使其看起来会有历史质感会韵味十足,但后来转念一想,其实大可不必,资料无非是前人总结而出,主观见解成分甚多,不用翻阅那些资料,便可得知,无非是说浙商们精明过人、经营有方、为人圆滑、处事老道等等之类溢美之辞,但是自己亦有几分人生阅历,悄然间发现自己所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人们眼中的浙商却是另一番情景,他们身上的那种质朴的人格魅力常常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与感动,质朴一词,在本人以往所写过的文章中从没有出现过,我所写到的人和事都没有用到这样一个词,但是现今个人认为质朴一词用于像赵老那样一批萧山农民身上却是恰如其份的。赵老出身贫苦,只是萧山的一位普通农民,辛苦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一笔资金,人近中年才走上创业之路,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年近古稀之年,创立了偌大家业,显赫一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使得王老从一个普通的浙农成长为一位耀眼的金星,经过本人的一番细心的观察,有了一些结论,那么在此不妨细细的谈谈,以备我等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