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篇 三国张飞 粗中亦有细 可爱的福将(1/1)
三国的开篇第一回,便从刘备的视角上下打量了张飞一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尤其是声若巨雷这一特质,让他日后在猛将如云的三国乱世中显得特别突出,简直是鹤立鸡群。长板桥的一声断喝,吓退曹操几十万大军,嗓门大,有的时候,作用巨大。
张飞的家境应该是殷实的,“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三兄弟结义使用的场地-桃花园,应该便是张飞的私产,三兄弟结义之后,起兵之初三百号人的粮食和兵器,应当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张飞赞助的,既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大业,也是为了在乱世中实现国家太平,变乱为治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张飞虽然粗粝,却勤奋治产,绝不是游手好闲之辈。
张飞的勇猛自然不必多说,曹魏程昱和郭嘉都称其为万人之敌也。关羽也称赞其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但是呢,张飞的粗犷之外亦有细致,细致之后往往又裹挟着可爱一同而来了,哈哈哈。
为什么说蜀将张飞有几分可爱呢,要知道,这个词汇用在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大将身上貌似太不适宜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张飞形象气质的描述基本一致,现今社会很多关于张飞的影视作品对其的历史基调描述基本是相似的,冯梦龙一人的结论不足为信,证据不足。
之所以说张飞可爱,首先是因为世人因为他创造出了很多诙谐的歇后语。比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了;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遇李逵—黑对黑。是不是都是非常幽默的语言表达啊!三国中类似张飞的武将不在少数,但是后世的国人们没有拿其他人“开涮”,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张飞除了勇猛之外,身上多了一分浓浓的幽默感、可爱之气。身处乱世,张飞居然能够做到谈笑自若,行为诙谐,其实也可以说明他有着豁达的生存态度,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在他眼里,大战敌军将领,不是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游戏,有滋有味。他来世间一遭,主观上是为了建功立业,同时又是为了享受征战、打打杀杀带来的无穷乐趣。
彼时,曹操引大军追至长板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于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张飞粗中有细,使用疑兵之计吓走了曹军。可爱之处是,吓走了曹军之后,居然又断了桥。此举又将刘备军陷入了危难,后世的读者们阅读到此处的时候,大多都会会心一笑,甚至有点哭笑不得,感叹这位张将军,真是可爱的很啊!
张飞粗中有细,夹着几分可爱之气,还表现在其他很多个场合。张飞将自己的缺点转化成了计谋,故意醉酒打骂军士,然后有意放之,让其到刘岱军中散布虚假的军情—今夜必将劫寨!,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信以为真,于是虚扎营寨,伏兵在外,结果被张飞生擒。由此处可知,张飞在细微处也精细的很,做假做的到位(还有一种可能是:张飞下手历来很重,打骂军士无论是真打假打都是一样的重,哈哈哈...)刘备经常劝诫他说“暴而无恩,取祸之道也”。此时,剧情发生了翻转,张飞因“暴”而立了大功,打赢了战斗。可见,缺点在某些时候可以转化为优点,矛盾既是对立,而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爱的张飞,竟然再次使用醉酒之计,打败了曹操手下名将-张郃。谁说一计不可二用的,他就做到了。“张飞无计可施,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就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刘备担心张飞终日饮酒误事,还是孔明看出了玄机,故意多送美酒与张飞。最后成功诱张郃下山,顺利取了三寨。哈哈哈,可爱的张飞把一个醉酒的计谋,反复使用,居然屡试不爽,再次荣立战功,妥妥的一员福将。
张飞攻打巴郡的时候,想出来的破敌之策也是让人觉得好笑好玩的。彼时,守将严颜闻说张飞勇猛,不敢轻敌,终日闭门不战,只等张飞断粮自己退兵。张飞用的什么招数呢?首先是自己骂,“吾拿住你这老匹夫,亲自吃你的肉!”结果不奏效。再派三五十个小兵,轮番在城下接着骂,结果又不奏效。另生一计,让军士四散砍柴打草,寻觅路径,不搦战了。严颜焦躁,派出数十个军士扮做砍柴的混入张飞寨中,结果张飞将计就计,演了一出要从其他路径攻寨的戏码,严颜信以为真,结果被张飞生擒。张将军的三计,都颇为搞笑,不像孔明、周瑜等文臣的计谋那么严肃认真。但是都还颇为奏效,哈哈哈....
张飞义释严颜,也表现出了张飞的大义,绝不擅杀忠义凛然的忠臣,粗中有细,细中有可爱。这样的一位将军,可敬!可佩!又可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