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大明的北疆(1/2)
他现在急于要解决在大明的合法身份,站稳脚跟之后才能图前程。
“可是大哥,沟儿墩连他们自己人都吃不饱,咱们四张嘴上去…恐怕…怎…怎么弄食饱腹?”韩三兵迫不及待询问道,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嘿嘿…这个尔等不用担心,愚兄自有办法,待见到墩长大人咱们再说。”
“那好,一切听从大哥安排。”三人异口同声道。
“那还等啥?现在就走。”石风起身拍了拍屁股道。
“走…”
“抓紧时间走,从这里到那里有三十里路程呵。”赵斗一边踹灭柴火,一边对大伙说道。
“那二弟带路…”
石风紧了紧身上的金钱豹皮袄,又紧了紧脚下土皮靴和腰带,跟着赵斗踏上了回明之路。
……
走出山林,来到关前的草地上,寒风呼啸,卷起一片雪花,吹得身上的皮袄衣衫猎猎作响。
风雪嗖嗖钻进人的脖颈里、衣缝间,那是要命的刺骨。
石风等人缩着脑袋、裹紧衣衫迈开大步向前走着。
这种天气在四面透风的野外过夜,不是冻死也是冻伤,所以,有个遮风挡雪的窝,就显得尤为重要。
穿过边境的缓冲地带,终于进入了大明地界,石风心里一股暖流爱意在缓缓升起。
山河虽破,毕竟是自己祖辈族人们生长的地方,是大汉民族的祖国母亲。
直起身后,石风停下脚步长长地呼了口气,双眸看着四周,习惯性地打亮起来。
眼前的景物与先前的荒漠大为不同,连绵起伏的长城、山脉,平原上稀稀拉拉的树木和河流,星罗棋布的大小城堡和墩台,让人有一种雄壮的感觉。
这就是大明的北疆边关景色。
赵斗告诉石风,前面这条河当地人称羊桑河,是燕山山脉发源的浑河,阴山山脉发源的洋河之间交汇的一条河流,浑河与洋河合成的支流。
浑河,后世称之为桑干河,鼎鼎大名,历史上发生过许多著名大战。
明末万历年间的那场浑河血战,惊天地泣鬼神,血性与悲壮。
洋河,也俗称羊河,跟海河相连,源远流长。
羊桑河这名字取得有意思,表示这条河的河水里有着桑干河和羊河的恩泽。
放眼望去,羊桑河的河水清澈,河面宽广平坦,两岸也多草地绿树。
在河两边,遍地都是屯军或是民户的田地,河水蜿蜒流向东西两边,一直滋润和灌溉着河边的这些土地。
京师宣府,河北蓟州一带的农垦环境优越,在洋河,浑河两岸,包括涞水两岸的涿鹿一带,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在这里都可以像南方一样种植水稻。
这里河流水渠广布,历朝历代都重视这里的水利建设,在大明,更是成了北地重要的屯田之地。
为保证境内农作物收成不受侵扰,宣府镇和蓟州镇在这一带,建有密集的边关防御体系。
大明在北疆的防御体系,主要是依托万里长城为核心,设置纵深防御体系。
长城往外至边境缓冲区域带,纵深约三四十里,在这片广宽的纵深区域,大明建立有墩台屯三级纵深堡垒式防御。
一般情况是三里一墩,五里一台,十里建屯堡,特殊区域就更加密集。
而墩台屯三者之间成品字形设立,相为犄角之势。
据说,这种墩台屯三级纵深防御体系,还是戚继光在边疆任蓟州总兵,都指挥使时倡导的。
由此可见,戚将军真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军事天才,他的前瞻性思想,他的二本军事著作在后世广为流传,还是现代军事院校里,古代军事理论的必修课。
这里的城堡,都是跟长城相连接,一般建在长城以内,部份百户屯堡也是近挨长城而建。
而台或墩则远离长城,就设在国境线上,军事缓冲区域的边上,称之为边塞边墩或烽火墩。
墩有大有小,守卫这里的统称为戍卒,是明军中最底层,最危险的兵种。
一个墩的守卒一般为七至十人,台比墩规模稍大些,守卒在十几到二十人。
在明末,为加强边关的应变机制,墩台屯三级变成二级,墩台之间为平行关系,都从属于屯堡卫所管辖。
在整个宣府镇辖区内,汉家长城千余里,七个大型路城和一个驿城,共设有百户屯堡和千户所城堡共六十几座,各种各样的大小墩台千余个,额定屯军加戍边守卒十五万之众。
从表面上看,大明帝国的边防可谓是用心良苦,众志成城。
但实际上是朽木难雕。
葛峪城堡地带,是靠近丘陵高山地区,在整个宣府镇属于苦旱之地。
这里离河水远,田地灌溉困难,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