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计划碰壁,激励员工(1/2)
参照原有的故事情节,韩春明清楚地知道。
通过收集旧车然后转手卖出,是当前最快捷且效益最高的赚钱途径。
遗憾的是,刚刚迈出第一步就碰壁了?
原本计划中的代言人,竟然拒绝合作上车?这可真是头疼。
试图拉拢破烂候加入却意外遭遇失败,虽然心里感到憋闷,但韩春明并未纠结太久。
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投身于收集旧车的工作中。
对于韩春明来说,破烂候只是个合适的代理管理候选人,并不是唯一的选项。
此时,小院的凉棚下,由于多了六位“帮工”,拆解车辆零部件的效率大幅提升。
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已经拆散了院内的十来辆废旧自行车。
韩春明先是让大家把所有零部件,分类整理摆放整齐。
再从中挑出一套品相最佳的部分,开始组装。
说实话,拼装自行车这项工作,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技术门槛。
只要你脑子清醒,看别人操作个一两次,基本上就能摸出门道。
或者说只要你愿意用心钻研,自己捣鼓个半天一天,也能熟练掌握。
于是韩春明不但没有藏着掖着,反而主动邀请那六个人围观学习。
很快,他又成功拼装出了一辆接近全新的自行车。
随后按照惯例,在院子里骑行一圈试试,效果非常好。
无论是链条还是刹车,一切功能正常,没有任何问题。
从车上下来,韩春明把自行车支好,一一看着眼前的几位伙伴。
“就是这辆车,五十块钱,有人要吗?”
李成涛瞪圆了眼睛,跃跃欲试地说,
“五十块?这车跟新的一模一样,最少能卖到六十块。”
韩春明表示同意,他知道李成涛肯定是事先去修车铺打听过价格。
“你们知道整个京都到底有多少人吗?”
话音刚落,蔡晓丽立刻抢着回答道。
“这个我知道,有八百万。”
韩春明点点头,“京都八百万人口,去掉老年人和小孩。
单说中青年一代,算下来也有四百万吧?没问题吧?”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纷纷表示认同。
韩春明接着说道,“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
截至去年,京都市大约有二百万辆自行车在使用。
也就是说,还有二百万人是没有自行车的。
这些人为什么没有自行车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买不起。
购买新车不仅要凭工业券,还需要花掉一个普通工人,差不多半年的薪水。”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光靠每个月的工资。
除非连饭都不吃不喝,才能存够一年的钱去买得起。
因此,购买二手车,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
据保守估算,在整个京都,至少有50万辆已经报废,或者被淘汰掉的废旧自行车。
假如翻新车的成本,是原车的十分之一,那么就能修复并卖出大约5万辆二手自行车。
如果我们每辆自行车能赚取10元的差价,就意味着至少可以获取50万元的利润。
听到“50万利润“这几个字,韩春明面前的李成涛、蔡晓丽。
以及被李成涛带来的四位朋友,都情不自禁地倒吸一口冷气,并惊讶地叫了出来。
“50万?我的天哪。”
“50万?这,这得是多少钞票啊?”
韩春明抬起手做了个手势,开玩笑地说。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真想要赚这笔钱,就得把脑袋搁在裤腰带上才行。”
此言一出,仿佛一盆冷水泼到了众人头上。
他们当然明白韩春明的意思,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接着,韩春明话锋一转,“我们暂时别想做成5万辆。
不妨先定个小目标,攒个500辆出来。
大家合伙赚个几千块钱,作为补贴家用的额外收入。
这样做不会引起注意,风险小,工作量也不算大。
每天下班后,再加两到三个小时的班就行了,怎么样?”
原本韩春明计划,一开始就大规模地攒车。
毕竟他向关老爷子借来了1000元,资金可谓相当充裕。
今天他想以此为例,让眼前的六个人每人再带两到三个徒弟。
这样的话,三天内就可以组建一个由二、三十人组成的攒车团队。
一夜之间,至少能产出五十辆车。
然后再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