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皇位之争(1/2)
李琪的父亲也趁机以看自己儿子为由,来到了京城,对于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又给这紧急的局势添了一把火,这还不算完,边境传来消息,周边小国最近频繁来滋扰生事,国体不稳,后患无穷。
镇国公手握兵权,也掌握了朝廷的命脉,他正驻守在京城,犹如一颗定海神针,维护着京城的安稳,幸好他没有称帝的野心。在他的威势下,别人自然不敢造次。关于新帝的人选正在讨论之中。
皇家现有直系血脉,只剩下:端宁王、永宁王、康宁王他们是皇帝的叔伯、还有皇太子李括。新帝只能在这四人里选。
端宁王是皇帝的三伯,不过他年事已高,又不理朝政多年,基本不太可能了。皇太子李括不到周岁,正是废太子与司徒凤之子,废太子已病逝。也排出在外。只有永宁王和康宁王这二人之中,选一个,永宁王年轻时曾受先帝宠爱,又立有战功,可一段孽缘断送大好前程。康平王年值壮年,又文采出众,只是生母身份低微,一直不受待见。
朝臣已讨论几日,仍没有定论。说来也奇怪,这个康宁王应该更有可能,他膝下有三个儿子,个个聪慧,而永宁王只有一子,只喜读书,对权力没有兴趣,人人皆知。
康宁王自身能力卓越,理应更受推崇,但朝中仍有半数人是支持永宁王的,这其中的原因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为人宽厚,大多会实行仁政。一些忠良之臣自然希望国家安稳,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在这样的僵持的局面下,底下的人只能干着急,成堆奏章不知何人批阅,官府虽正常办公,但没人主管,一片混乱,这里不免有趁火打劫的,假公济私,罔顾王法,民间怨声载道,皇帝归位,迫在眉睫,就在这时皇太后出面主持朝局,恢复国家基本职权。
李清梅无处可去,只能逃回王府避难,王爷、王妃心里多少有些猜疑,知道这次反贼是打着复国的旗号,必定是前朝后人挑起的,李清梅虽没明言她和那些人有来往,但她的身份特殊,行踪诡异,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王妃也是心知肚明,虽然李清梅曾挟持过她,可她心里并不恨她,毕竟她心中有愧。李清梅没想到的是,她上次放王妃回来,本想着举事成功后,在收拾她们母女二人。当时之所以让她回来,是因为李清竹大婚,王妃如果还不回来,不免让人起疑,惹出不必要的事端。没想到会举事失败,落到现在这个下场,不仅失去了蝴蝶山庄的势力,连自保都困难,也就没了过去的威风。她毕竟和王府有关系,若她被抓住,王府也会受到牵连的。
王妃也只能替她隐瞒,毕竟是一艘船上的人,如果她不做出什么歹事来,她也不愿去揭发她,尤其现在这个紧要关头,要一致对外,她二人只能先和平相处,同舟共济。
外面对于谁当皇帝已经吵翻天了,可王爷可谓是风高云淡的,无心争夺皇位。李清梅也被迫无奈,只好天天去劝说。她现在也身不由己,虽然知道胁迫她的人虽非善类,可也没别的办法,保命要紧。况且还有把柄落在人家手里,只能受制于人。
王爷已逍遥半生,早就看破这世上之事,所爱之人已死,他的心也随之去了,心中更无挂念了,也不想管理朝政。无论李清梅怎么去劝说,他都始终无动于衷。
李清竹最近也算平静,整日在房间内看书,她没想到这里会又这么多珍贵的书籍,看来江家不仅钱财多,书籍字画也收藏蛮多的,很多书都是市面上难寻的。
江司俊的来信像是一颗灵丹妙药,信上说他和父亲一切安好,王府里也一切安好,让她无需挂念,此刻时局并不明朗,京城也不安全,让她在此地在住一段时日,乖乖等他回来,并承诺大婚之夜欠她的,日后一定加倍补偿。信上还赋诗一首:“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空壶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门外的丫鬟送来几盘糕点,是江母特意让人做的,这婆婆对她可是很上心的,可是除了这个院子外,其它的几个院子里的人,吵闹声不绝于耳。但她们都不敢到李清竹的院子外吵闹,也没人来打扰。也不知是不是她的婆婆的功劳,现在觉得江母也没那么讨厌了,甚至有时还会心生同情,谁能受的了这么多女子一同分享自己夫君的爱,如果换作自己,可能也会心如刀割般痛吧!
江司俊派人暗中去寻找皇帝的下落,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他知道他不一定能活着,可是他还是不死心,毕竟皇帝曾经信任他,提拔他,有恩于他,也把他视作自己的心腹。
可现在的他非常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现在的局势内忧外患的,一盘散沙,就算有新的皇帝出来主持大局,也不见得能走多远。除了寻找皇帝的下落之外,他还负责一些善后的工作,抓捕前朝余孽,恢复京城治安,把叛乱之人统统抓起来,手腕雷厉风行,也算是给皇帝报仇了。
他从心里痛恨他们,如果不是他们发动叛乱,放火烧了皇宫,皇帝或许不会死,天下也不会乱,他们是罪魁祸首,一定要将他们铲除彻底,永绝后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