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找完菜农找药农(1/2)
“短期的可以按月收获,”他盘算着,“长期的就得好好养着。十年的药材,那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他翻开笔记本,仔细记下今天打听到的行情:
金银花:一年七毛,三年一块二,十年一块八
当归:三年起,最低两块
党参:五年以上,更值钱...
“得找个说得过去的进货渠道。”他琢磨着,“要不然早晚会露馅。”
正想着,外面传来动静。
“傻柱,你家那小子送的菜真不错!”是李处长的声音,“改天让他登门坐坐。”
林诚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好机会。他知道李处长不光在轧钢厂有威望,在制药厂也有关系。
“先走一步看一步。”他又翻了翻种植手册,“等开了学,不光能学到真本事,说不定还能结识更多同行。这买卖,有的做呢......”
“诚子,诚子!”何雨柱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冲进院子,“你那儿还有黄瓜吗?”
“怎么了,傻柱叔?”
何雨柱压低声音,“李处长说了,后天厂里来检查团,得露一手。”
林诚眼睛一亮。这可是机会,要是傻柱这顿饭做得好,以后生意就更好做了。
“您放心,我这就去给您准备。”
骑车往郊区的路上,林诚盘算着这几天的收获。自从去了几趟老刘家,他对种菜的门道明白了不少。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经验。
“小林来了?”老刘正在翻地。
“刘叔,您这新棚子搭得不错啊。”林诚四下打量。
“那是!”老刘得意地抻了抻腰,“这可是老把式了。你看这个角度,太阳一照,热气全留住了。”
林诚认真记着。虽说有空间,但这些种植经验都是真本事。
“诶,刘叔,”他突然想起什么,“您认识种药材的吗?我想学学。”
“药材啊......”老刘眼睛一亮,“你得找老韩。他家三代都种这个,有一手的。”
“傻柱叔,我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得去收菜。”林诚跟何雨柱打了声招呼。
“这大冷天的,你往哪收去?”何雨柱问。
“昌平那边。”林诚解释道,“认识几户种菜的老乡,都是种了些年的老把式。这天寒地冻的,他们也难出来送,我得跑跑腿。”
何雨柱点点头:“那倒是,种菜的手艺,还得跟这些老把式学。”
第二天天还没亮,林诚就骑上自行车出了城。这是他这段时间养成的习惯——每周去几次郊区,四处转转。
一来是学习老农种菜的经验,二来也是给自己留个证明。万一有人问起菜的来源,也好有个说法。
“老刘,在家呢?”他把车停在一户农家院外。
“诶,小林来啦!”老刘头裹着棉帽,正在院里劈柴,“快进来暖和暖和。”
这是他认识的第一户种菜人家。老刘种了一辈子菜,经验丰富。林诚没事就来讨教,顺便也买些菜。虽说用不上,但这人情得走。
“您这黄瓜种得真好,”林诚蹲在大棚边看着,“这都冬天了还能结果。”
“那是!”老刘得意地抻了抻腰,“这可是门手艺。温度、湿度、肥料,都得掌握好火候。”
林诚认真地记着笔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种植经验,将来空间里种菜也用得上。
除了老刘家,他还常去王大爷、李叔家。这些都是种了几十年菜的老把式,经验丰富。虽说出手要买些菜,但学到的东西也是真本事。
渐渐地,郊区的菜农都认识了这个肯学习的小伙子。谁要进城,也会给他捎点新鲜菜,反正他每天都要去食堂。
就连何雨柱都夸他:“诚子,你这法子不错。大冷天的,人家能把好菜留给你,这就是会做人。”
林诚心里也有数。这段时间不光学到了种植技术,还建立了进货的渠道。等以后生意大了,也不怕有人问东问西。
“诶,老刘,”他突然想起什么,“您认识种药材的不?”
“怎么,你想学这个?”
“嗯,想着多学点。”
老刘眼睛一亮:“那你得去找老韩。他家祖上就种药材,有一手的。”
顺着老刘的指引,林诚找到了韩老的住处。
普通的农家院落,青砖灰瓦,院墙不高。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近南墙的一片园子,那里种着不少药材,光是随意一扫,林诚就认出了金银花、板蓝根等常见品种。
“有人在家不?”林诚站在院门外喊了一声。
“谁呀?”院里传来一道沙哑的声音,随后一个精瘦的老人踱步出来。老人约莫六十来岁,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