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愚蠢的晋王,英明的燕王(1/2)
前者,以晋王朱棡为代表。
这位军功卓著,军事能力不仅次于朱元璋的老朱家第三子,虽然他自己就是藩王,但却一口一个杀猪的说法。
他的奏章里面这么写的。
“启奏父皇,儿臣以为,宗室供养问题的确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但不可迟疑,必须快刀斩乱麻。”
“好比我大明,朱家嫡系就是父皇一脉,除此之外,其他旁系皆可开除皇亲国戚的身份,让他们自行生活,不可连累皇族。”
“至于父皇之下,包括儿臣在内的众多子女以及孙子孙女等等,也可采取类似之法。”
“三代以内朝廷供养。”
“三代以外,除非立有大功,否则,自行养活!”
“如此,不出三五十年,父皇后代不但不会拖累国库,反而可以培养更多新一代贤能之才,算是两全其美!”
看到晋王朱棡这种说法,朱元璋一开始还是比较高兴,差点就要夸奖他非常识趣了。
可随后。
当朱元璋看到这份奏章后面,晋王朱棡居然提议让他诛杀那些不服的皇族,杀一儆百,顿时气得胡子都吹起来了。
这哪里是什么识趣啊。
这分明就是反话正说嘛。
看起来,除了太子朱标一系之外,三大藩王里面,燕王朱棣,第二代秦王朱尚炳都还没有叫嚣呢,倒是老三晋王朱棡率先不满。
这事真要是按照他的建议做了。
肯定会让他第一个造反。
到时候,朱元璋不说能否迅速镇压,起码也得先被气死!
“老三老三,你真是让朕烦透了,本以为你最懂朕的心思,主动配合,结果居然是……”
一声叹息之后,朱元璋继续看向后续藩王们的周章,这次,看到的以燕王朱棣为代表的缓和派说法。
不同于晋王朱棡等人表面激进派,实则极度反对派,燕王朱棣等人的回答明显多了妥协。
大致如下。
一方面,燕王朱棣等人认为,宗室供养的确很难解决,因此,需要趁着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尽快想个法子。
他们自己提前同意,如果朝廷需要削藩,推恩,马上执行下去。
绝对不敢耽误大明的大局。
但同时,燕王朱棣等人也觉得,鉴于北元边患还在,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各地敌人还活着,不可大意。
因此,即便要削藩和推恩,也得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伤了自家人,只会便宜敌国。
最出名的案例就是两宋期间,为了避免武将割据,藩王势力,对赵家皇族打击太大,以至于灭国之前无人可以帮忙!
“还是老四他们更加慎重。”
“虽然,这话里话外,也藏了几分自保的意思,但整体而言,的确如此。”
“我大明虽然立国三十年,但并不完全稳定,此时去掉藩王太多,看似强化中央朝廷,实则弱了细枝末节,迟早被人入侵。”
“朕可不能重走两宋的老路。”
“也不能真的忍心看到父子相残,叔侄攻伐,这件事……只能慢慢再说!”
说出这话的时候,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两个画面。
其一。
就是昨天半夜,燕王朱棣背负荆条,赤裸上身,仿效西汉汉景帝的弟弟梁王,特来请罪。
感动了王德和毛骧。
也感动了朱元璋。
获得特赦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三大藩王里面,除了还没有开口的第二代秦王朱尚炳之外,晋王朱棡算是极度反对派,而燕王朱棣则是缓和支持派。
也说明这个老四还是懂事的!
其二。
则是五年前八月病故的太子朱标,和其生母马秀英一样仁慈善良,生怕大明老朱家重现西汉老刘家,西晋司马家,唐朝李家那种内斗居民。
因而再三恳求。
让朱元璋哪怕软禁某个造反的藩王,都不可以大开杀戮。
也让朱元璋以及朱允炆,宽和为主,打击为辅,既利兄弟团结,也利国泰民安。
更让朱元璋不可听信任何奸臣挑唆,强行削藩,武断推恩,最终,导致老朱家彻底败亡。
再联系如今的现实,饶是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都不得不承认,真的是太难了啊!
“皇爷爷,可否给孙儿讲讲,各位皇叔都是怎么打算的啊?”
“尤其那个四皇叔燕王……”
就在朱元璋微微错愕的时候,朱允炆带着几分好奇问了一句,看似不经意,实则眼底一道寒光闪过。
显然,朱允炆年轻是真的,但单纯却不是那么单纯,最起码,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