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翻译(1/2)
这钱的事情就解决了。
“谢谢,我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水生一有时间就进行翻译工作。
有着后世的记忆,这翻译起来的效率非常的高,都不用怎么进行思考就翻译好了。
除了翻译工作之外,还会给新青年也写点东西,多多少少的也能赚一点。
两天的时间,拿着写好的五千字翻译稿到了教育部来。
“许科,这是我这两天翻译的稿件。”
翻译科员把水生的翻译稿拿了过来看了一下,五千字的内容,翻译工作是很重要,也很繁琐的,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拿着水生的翻译稿件看了两遍,比较满意:“不错,翻译的很通俗,又不失文采,到底是京城大学的高材生。你等一等。”
科员去支取了五块大洋来。
“这五块钱是你的稿酬,拿着。”
“谢谢。”
“不用谢,这就是靠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离开了教育部,又去了下青年杂志部。
现在杂志已经由上海搬到了京城来。
现在这个年代没有水泥地,很多地方是青砖铺的,不少的地方都是泥土地,如果下雨了,到处都是泥泞,比较的难走。
水生拿着稿件到了这边编辑部来。
“水生。”
“先生好。”
“你现在也是京城大学的新生了。”
“是的,先生,我通过了京城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我新写的一篇稿子。”
“好,水生你的稿子可太适合我们新青年了。”
刚聊着又过来了几个人。
其中一个水生认得,是前两天校长就职演说之前,跟人争辩的那位德千教授。
德千:“忙着呢。编辑部,可以啊,一边是京城大学的文科学长,一边是杂志的老板。亦学亦商,这是两不误啊。”
文科学长,差不多就是副校长。
“这院子还不错,连电线都扯上了,比我在上海法租界的房子强。这几个都是京城大学的学生吗,我都不认识。”
都是德千带过来的京城大学的学生:“这几位都是你新青年的忠实的崇拜者。”
“好啊,这一下子见了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我办的新青年就是献给你们的,以后希望你们多多投稿,多提意见,也希望你们常到家里来玩。”
“好。”
“这位也是京城大学的学生,张水生,给杂志投稿的笔名是张生,钱兄,他可是周兄的子侄,和你是老乡。”
另外几个学生听了先生的话,连忙跟水生交谈:“你就是张生,我读过你的诗,尤其喜爱那一篇《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张生,你写的诗,我可是每一期必读的。”
这一年的时间,水生差不多给报纸杂志写了十几篇白话诗,全都是后世北岛所写的。
水生所写的这些白话诗,在京城学校,一些中学大学有了些名气,很受欢迎。也有讨厌水生的,说水生写的都是一些大白话,一文不值。
随着新文化的发展,水生的名气也大了些。
编辑部又过来了几个人。
水生看了过去,是前两天发表就职演说的蔡校长。
都纷纷打招呼。
“先生好。”
“先生好。”
蔡校长:“你们好。”
校长:“看到还有这么多的优秀学生在这,这就说明新文化在京城大学很受拥护。”
“是,我也没想到这么多学生都喜欢新青年。”
校长:“不过啊,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反对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就招来了反对,褒贬不一。都是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是注意一些的为好。”
“我是喜欢战斗的,到京城来就是为了战斗。再不战斗还有什么出路,您要我到京城大学来当这个文科学长,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校长:“你的勇气我向来是赞誉的。明天要开校务会议,研究一些文科的事情,希望你要到场。”
“好,来,都先进屋。”
给上了热茶,还准备了一些烤花生。
校长看到了桌子上的稿件。
是水生给投稿的一篇白话诗。
校长看了一眼,看到了上面的署名张生:“新青年我是每期必读,这位张生先生的白话诗写的是极好的。陈兄,莫非张先生也在这儿。”
水生向前走了一步:“校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