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政初试(1/2)
夜幕降临,书房内的油灯摇曳着温暖的光芒。
余香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他刚刚批阅完一摞公文,却发现县衙的账目混乱得令人头疼。
“李师爷,这些账册可有统一格式?”余香指着桌上厚厚的几本破旧账簿问道。
身着灰色直裰的李师爷躬身答道:“回大人,各房自有各房的记账方式。
钱粮房用大册记载,刑房用小册,工房则用活页...”
余香蹙眉,这种杂乱无章的记账方式让他想起了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忌讳的账目混乱。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玉扳指。
突然,扳指泛起一丝微光,余香脑海中浮现出一套完整的复式记账法则。
他眼前一亮,立即唤来一名文吏,取来白纸和朱砂。
“来,我教你一种新的记账方式。”余香执笔在纸上画出表格,“横排写明日期、事由,竖列分为收入、支出两栏。
每笔银钱来往都要有据可查,月底结算时收支相抵...”
那名身材瘦小、戴着圆形铜丝眼镜的文吏名叫徐三,是衙门里少有的勤勉之人。
他一边仔细记录,一边连连点头:“大人此法甚妙!
如此一来,各项收支一目了然。”
正说话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身着短打、面色焦急的衙役闯入书房:“大人,不好了!
城南又起纷争,张家和赵家的人打起来了!”
余香皱眉:“不是刚判完张家的地界案吗?怎么又起事端?”
“回大人,这次不是地界之争。”衙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是因为赵家少爷要强娶张家女儿,张家不从,双方起了冲突。”
“赵家?”李师爷面色微变,低声道:“大人,这赵家可不简单。
家主赵世贤是本县大族,在府城也有不小的势力...”
余香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右手的玉扳指,只见扳指上的古篆字迹隐约闪烁。
他站起身,整了整官服:“备轿,本官亲自去看看。”
夜色中,一行人举着火把,快步向城南赶去。
路上,李师爷详细介绍了赵家的背景。赵世贤年近五旬,身材魁梧,在本地经营了二十余年,不仅垄断了丝绸、盐铁等生意,还与府城多位官员交好。
“赵世贤为人老奸巨猾,最是善于借题发挥。”
李师爷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初来乍到,还请多加小心。”
余香点点头。轿子在一处宽敞的宅院前停下,院门大开,里面人声嘈杂。
借着火把的光芒,可以看到数十人分成两派对峙。
一边是赵家的家丁,个个腰配短刀;另一边是张家的佃户,手持农具,护在一群妇孺身后。
余香目光扫过院中,很快锁定了事态的核心。
一名身着锦缎长衫、面容阴鸷的年轻人正指着对面破口大骂,想必就是赵家少爷赵明远。
而在张家人群中,一位身着素衣的少女低垂着头,却依然掩不住清丽的容貌,正是这场风波的主角张秀娟。
“大胆!见了父母官还不跪下!”衙役们高声喝道。
两帮人这才注意到余香到来,纷纷跪地行礼。
“父母大人明鉴!”赵明远抢先开口,“小人与张家小姐两情相悦,已定下婚约。
谁知张家反悔,还打伤了小人的家丁...”
“放屁!”张秀娟突然抬起头,眼中含泪,“我与你素不相识,何来婚约?
分明是你仗势欺人,派人半夜闯入我家,还...”说到这里,少女哽咽不已。
余香注意到张秀娟的右手紧紧攥着一方手帕,手帕上隐约可见几个字迹。
他心中一动,玉扳指又泛起微光。
“把手帕呈上来。”余香沉声道。
张秀娟愣了一下,随即将手帕递上。余香借着火光细看,只见手帕上写着“三月十五夜,赵府后园相会”等字,笔迹娟秀,显然出自女子之手。
“这是你写的?”余香问道。
张秀娟摇头:“不是!我从未写过这样的话!”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一个身材魁梧、面带威严的中年人大步走来,正是赵世贤。
他先是对余香深深一揖,然后看向张秀娟:“小姐何必执拗?
这手帕上的字迹,可是你绣房丫鬟亲眼所见...”
“等等。”余香打断道,“本官倒要问问,这位丫鬟在何处?”
赵世贤脸色微变:“这...那丫鬟已经回乡下了。”
余香冷笑一声,从袖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