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荒粮危机(1/2)
县衙的梧桐树下,余香仍在思索着赵世贤父子的事。
夜风微凉,树影婆娑,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他正准备回房歇息,忽见一个身影匆匆而来。
“大人!”来人是巡夜的衙役王六,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城西张家村的村正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余香蹙眉。深夜求见,必是急事。他整了整官服:“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着粗布短褂、面容黝黑的中年汉子被带到书房。
他名叫张德旺,是张家村的村正,也是本县有名的老农。
只见他跪地叩首,声音颤抖:“大人,求您救救我们村的庄稼吧!”
“何事如此着急?”余香示意他起身。
张德旺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回大人的话,这几日天气异常,白日炎热得很,晚上却凉得厉害。
眼看麦子就要抽穗了,若是再这么反常下去,今年的收成怕是要...”
余香心中一动。他走到窗前,仔细观察夜空。
月亮周围有一圈淡淡的晕环,西北方向的云层呈鱼鳞状排列。
玉扳指突然微微发热,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现代气象学的知识。
这是典型的旱象!
“李师爷。”余香转身唤道,“近年可有干旱记录?”
李师爷翻开县志:“回大人,据记载,每逢寅年都易出现春旱,今年正值寅年...”
余香点点头。他记得现代气象资料显示,这一带确实存在周期性干旱。
但当务之急是了解各地粮仓储备情况。
“徐三。”他唤来那个戴铜丝眼镜的文吏,“你去查一查各粮仓存粮数目,尤其是赵家的几处粮仓,要详细记录。”
徐三领命而去。余香又对张德旺说:“你先回去,告诉村民们做好抗旱准备。
本官明日亲自去看看。”
待张德旺离开后,李师爷欲言又止。余香看出他的犹豫:“有话直说。”
“大人。”李师爷压低声音,“赵家在本县有三处大粮仓,每年收粮时都会囤积居奇,抬高粮价。
若真遇上旱情,恐怕...”
余香冷笑一声:“所以他们才会这般嚣张。不过,这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第二天一早,余香便带着衙役前往张家村。一路上,他注意到田间的麦苗已经开始发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干裂的痕迹。
更令人担忧的是,往年这个时节常有的晨露也消失不见。
到了张家村,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余香下轿察看农田,只见麦穗稀疏,茎秆发黄。
他随手掐断一根麦秆,手感发脆,显然水分严重不足。
正在这时,一个身着蓝布长衫、面容清瘦的青年快步走来。
他自称是邻村的私塾先生钱默,特地来寻求救助。
“学生在城里听闻,赵家已经开始抬高粮价。”
钱默忧心忡忡地说,“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
“粮价涨了多少?”余香神色一凛。
钱默掰着手指数道:“前日还是每石三两银子,今日一早就涨到了四两。
城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抢购粮食了。”
余香眉头紧锁。这时,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妇人颤巍巍地走来,手里还牵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
“大人,求您给咱们老百姓做主啊!”老妇人哽咽着说,“家里就剩下半袋米了,可粮铺的价钱一天一个样,再这么下去,可怎么活啊!”
余香安抚了老妇人几句,转身对李师爷低声吩咐:“去查一查赵家这几天的粮食出售记录。”
就在这时,一个骑着快马的衙役飞奔而来:“大人!
徐三让小的来报信,说是发现赵家的粮仓夜里有异常活动!”
余香眼中精光一闪。他让衙役详细说明情况,原来徐三昨夜暗访时发现,赵家的粮仓深夜仍有大批脚夫进进出出,似乎在转移粮食。
“看来赵世贤是打算趁机大发横财啊。”余香冷笑一声,随即吩咐道:“传我命令,立即查封赵家所有粮仓!”
“大人!”李师爷急忙提醒,“赵家势大,这样做会不会...”
话音未落,玉扳指突然发出一阵温热。余香低头看去,只见扳指上浮现出几个字:“平抑粮价,升迁在即”。
他心中一定,正要下令,忽见远处烟尘滚滚,一队骑马的人马疾驰而来。
为首的是一个身着绸缎长袍、面容威严的中年人,正是本府通判杨正德。
“余县令。”杨正德翻身下马,拱手道,“本官奉巡抚大人之命,前来查看旱情。
听闻你要查封赵家粮仓?”
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