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拒绝招揽,宗贼之论(求鲜花)(1/2)
袁逸的外形条件非常优秀,
俊朗的面容,身高七尺有余,身着白色长袍、手中轻摇一把鹅毛羽扇,
成功塑造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
袁逸脸上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拱手一礼道:“小子失德,多有怠慢,还望刘公恕罪。”
“麒麟公子言重了,在下汉室宗亲刘表,今日有幸得见,公子真乃天人之姿!”
刘表郑重还了一礼,看向袁逸的眼神像极了见到美女的痴汉,恨不得当场就把他请进自己的郡守府里。
随行刘表的有四人,两文两武分侍在左右,
黄祖、蔡瑁、蒯良、蒯越,
都是四大家族出身的名门精英。
而这四人,都是坚决反对刘表请袁逸出山的。
按照他们的想法,他们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在军队、官府各级安插上亲信,
然后再帮助刘表平定宗贼,做好完全掌控荆州上下权力的准备。
现在突然冒出个来路不明的袁逸,一旦节外生枝,会影响到四大家族已定的计划。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蒯良常以刘表谋主自居,
无论是家族计划还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他都是最极力抵制袁逸的人。
在拜访之前,他对荆襄流传的“麒麟之才”嗤之以鼻:
什么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不过是读书文人互吹的手段罢了,真到了经世济民的时候一准抓瞎。
但袁逸准备的精彩亮相,让自诩才华过人的蒯良心里都一咯噔。
光是那四句自报家门的定场诗,就暗藏着许多玄机:
前两句看似描述了简单的睡醒,实际上却是道家以梦比喻尘世的思想;
所谓乱世之中,人人迷茫,而迷茫的缘由只有“我”才知道,无形中拔高了逼格。
后两句则将宅院和外界对比,
以祥和宁静的自家居室反衬出大汉天下的日渐西山。
听上去,倒真像个无心出仕,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隐士。
这对荆襄有名的智囊,对袁逸更加不屑,在心中认定他只是个儒生。
命仆人奉上茶饮糕点,按耐不住的刘表立刻抛出了橄榄枝:
“公子既然有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广博,当知如今天下风雨飘摇,黎民百姓先遭黄祸、又遇朝堂更变乱局。”
“表身为皇室宗亲,素有扶汉之心,还望公子出山,效太公望、留侯之事助我,事成后封荫后人,千百年后亦可青史留名!”
刘表的一番话将招揽和吹捧融为一体,
姜子牙、张良,两顶高帽递下来,马屁拍的震天响。
不愧是老刘家的传统绝学,忽悠人卖命有一手,
要放在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儒生身上,保管这会儿就纳头拜倒了。
但袁逸不会脑热,并且坚决的拒绝了刘表的招揽,
作为将来要自立一方的诸侯,他可不想留下给人打工的黑历史:
“余不过襄阳城外一布衣,以不入流商道苟活于乱世,不求闻达于朝堂,刘公即奉董卓之命出任荆州刺史,实与在下非同路人。”
包括刘表在内的汉室宗亲群体,给袁逸的印象都很差。
群雄割据前,汉室宗亲占据了半壁江山,却全都坐视董卓入京废立新帝。
像刘焉、刘表、刘虞,还有后来的刘备、刘璋,
这些手里有兵有地盘的汉室宗亲,嘴上说着扶汉,就没有一个是想靠扶持洛阳朝廷来兴复汉室的。
刘表在道义上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他这个刺史是由董卓封的。
嘴上说着大汉天下、黎明百姓,手上却拿着摄政恶贼地好处,让明眼看清内幕的袁逸很不喜欢。
袁逸将其点破,顿时让刘表准备好的更多“大义”之辞憋回了肚子里。
看着刘表和手下面面相觑,
袁逸打一巴掌后又给了他一颗甜枣:“在下虽不愿出仕,但为报三顾之恩,愿助刘公将荆州七郡尽收囊中!”
神色黯然的刘表闻言,瞬间重燃起希望:“袁公子若能助吾成功,任何要求表都一概答应!”
刘表数次前来拜访,为的就是请袁逸出山帮自己切实掌握荆州,
现在招揽不成,但能达成目的也好。
袁逸微微一笑,取出一副荆北地图摊开在桌面上,发问道:
“诸位可知,荆州难定的最大原因为何?”
涉及到战略问题,蒯良蒯越这对智囊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蒯良清了清嗓道:“当然是宗贼!今荆州七郡除襄阳外,皆有宗贼盘踞,小则数千,多则上万,江陵城的宗贼更是多达三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