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边关奏报!(1/2)
朱允熥回到卧房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开始回想梳理自己穿越过来的一系列事情。
他的大致方向是没有错的,不管自己当不当皇帝,都要把把皇储之位争取到“懿文太子”后裔这儿来。
道理不复杂,于公可以避免一场浩劫,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于私,不管朱允炆当皇帝还是他自己当皇帝,自己兄弟几个都可以踏实自在地过完下半生。
尽管他不想和朱允炆组队联合,但是共同利益仍然是一致的。
朱允熥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日上三竿还没有醒来。
“哎哟,小殿下!您怎么还没起来啊?”
一个尖利急促的声音一下子就把将朱允熥从梦中惊醒。这么长时间了,他还是没有习惯太监的声音。
“干嘛啊?”
朱允熥揉揉惺忪睡眼,发现并不是春和殿伺候他的太监。
“陛下请你过去呢!”
朱允熥一听说老朱叫他,并不敢磨蹭怠慢,一下子就从床上跃起来穿衣洗漱。
“皇爷爷叫我什么事儿?”
“那奴才可不知,您去了就知道了!”
朱允熥边走心里便嘀咕,老朱大清早,不是,大上午的叫我干嘛呢?
现在饭点儿还早着呢,应该不是吃饭吧?
虽然我们爷俩每次都聊的不错,可那都是视情况随机选择话题的,一般都是我引导着他。
没想到老朱现在这么上进,竟然学会主动问问题了。
秉烛夜游为时不晚呐!
“皇爷爷,您叫我啊!”
朱允熥刚进来就嘻嘻哈哈,先把氛围搞的轻松一些。
“允熥来了,快到皇爷爷这边儿来!”
旁边的太监赶紧搬过来一把椅子放在桌案前。
他刚坐下就看见前面单独放着一份奏疏。
“你打开看看!”朱元璋批阅奏章,头也不抬地随口说道。
朱允熥打开没几眼就扫完了,奏折是大同总兵周兴呈递的。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胜之后,有大批降人定居在大宁都司周边。
大宁周边并不适合耕种,这些蒙古人自然也不可能老老实实牧牛放羊。
因为许多边关都有边市,他们就操起了犯马的生意。
明朝并不指着这些边市赚钱,只是把它当做控制打压草原的手段而已,总体上明朝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草原能拿来贸易对中原有用的东西,只有马匹。
而草原对中原的盐铁、茶叶、布匹等,需求量都非常大。
大明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并不会让他们随便交易,有多少马就卖多少。
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是冲着贸易能互通有无,才投降居于边关附近的。
既然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那还呆着什么劲儿啊,于是才两三年就开始大量叛逃。
投降的故元丞相失烈们、太尉乃儿不花、辽王阿札失里相继叛明。
近期叛逃情况越发严重,这些人重归草原纠结在一起,恐怕又得骚扰中原,所以周兴特来奏报。
“这些蒙古余孽降而复叛,实在可恶!”
朱允熥把奏折放在桌案,心里很是愤怒。
大都城远在北方,当年徐达大军北进,路途遥远,蒙古上层精英贵族早就提前跑掉了。
这些人虽然重回了祖宗之地,但是却并不甘心过与风沙为伴风餐露宿的生活。
在南方温柔乡长大的他们,每天都在想着有朝一日能打回来。
这些人跑到草原对着部众一通宣传洗脑,天天跟他们讲关内如何的好,那些没什么文化教养的蛮夷当然对关内垂涎三尺。
“允熥啊,你怎么看呢?”朱元璋停下笔,语气很是和蔼可亲。
“还能怎么办!打他们啊!”朱允熥直截了当地说道。
“哈哈哈!”朱元璋咧嘴大笑,“说的容易,大军一动,日费何止千金!”
老朱这么会算计的人,当然对打仗的成本无比清楚。
别说关外草原了,就是光把粮食调集运送到边关一带,那粮食消耗和需要征调的民夫数量都是惊人的,准备时间至少半年起步。
半年时间,这帮鞑子都在草原上溜达好几圈了!
也就是说,就算明朝集结了大军,也很难速战速决,得满世界找他们去。
毕竟草原不像关内汉人,城池、关城都是死的动不了,大不了打攻城战呗!
只要兵力占优势,粮草充足稳定,那很快就能啃下来。
就算短时间打不下城池,至少不用十几万大军每天都带着一大堆辎重赶路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