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权独揽也很累啊!(1/2)
“皇爷爷!您年纪这么大了,每天如此操劳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朱允熥看着龙案前堆积如山的奏书,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哦?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朱元璋随口挑逗道。
“其实这个并不难!皇爷爷您担心的无非就是两点!”
“哦?你给咱说说看!”老朱停笔倾耳。
“其实不光是您担心这些问题,历代以来的皇帝都是如此。”
“皇帝最担心的莫过于宰相或者三省集权独大,这一方面会威胁皇权,一方面会阻塞下面官员上达天听的通道。”
“这样一来,皇帝不就成睁眼儿瞎了嘛!”
朱元璋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有说话。
“孙儿有罪!孙儿口出不逊请皇爷爷责罚。”
朱允熥一不留神说皇帝是“睁眼儿瞎”,这要换了别人,就算不杀头也得拉出去让侍卫一通暴打。
“允熥!你这些话说的好啊,说到咱心里去了!”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朱允熥拜道:“孙儿闲暇时读过些史书,发现汉朝和宋朝都发生过,皇权、相权相争的情况!”
朱元璋大喜道:“哎呀,咱允熥还是个好读书的孩子呀!那史书里面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回皇爷爷!对策是有的,但是要分皇帝而言!”
“汉武帝曾选一些中层官员组成一个班底在朝议之后给自己提供决策意见,因为和外庭朝堂相对,所以称之‘内庭’。”
“内庭人员官阶低,且都是非正式,剔除增减很快捷方便。”
“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法结党营私。”
朱元璋听得两眼发亮,他做皇帝这二十多年,总想着把什么事都揽到自己手里来。
可揽过来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很难处理,倒不是事务多么难,而是工作量太大。
别说动脑筋给出批示了,光读一遍,都能累到眼冒金星。
士大夫仗着自己读书多,每行文必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明明几句话能说清的事,他们非得写出几千字来。
若是别的皇帝还好,对于老朱这种半路出家后天学习认字儿的草莽皇帝,勉强粗通文法而已。
每天看上十几万字“吊书袋”的公文,那酸爽感觉可想而知。
刑部尚书茹太素尤好写长文谏书,不仅长,还喜欢用各种生僻字和典故。
以老朱的文化水平,就算他查清认识了每个字,也很难搞懂他到底在说什么。
每次看到茹太素的奏疏,老朱都头疼,后来干脆就让身边的侍从朗读,而自己则一旁眯着眼睛听。
这还得认真听,否则一不留神前后就不连贯了!
洪武七年,茹太素感觉自己发现了国之弊端,于是意气风发奋笔疾书,然后引经据典写了一篇一万七千字的谏言书。
得亏大明朝早就普及纸张了,要是两汉先秦时期,这封万言书的竹简非得几头牛拉进宫不可!
老朱一听说是茹尚书写的,二话不说直接扔给中书郎王敏去念。
强忍着听完以后,老朱发现前面一万六千多字都是废话,只有最后面几百字说到了正题。
于是老朱大怒,这家伙分明是故意这么啰嗦的!
他完全可以几百字把问题说清楚,结果非得表现自己文采不凡,写那么多废话出来。
老朱实在压不住火了,当即命令侍卫将茹太素暴打一顿。
朱允熥这些话算是说到老朱心坎儿里去了。
其实他也明白,就算他这个开国皇帝老父亲能做到这么辛苦,可是儿子、孙子们呢?
大明朝后来的皇帝显然不可能都像他这样不辞劳苦。
“这个‘内庭’听起来不错!”
既让他们把活儿干了,又不用给他们太大的利益,这可太合老朱胃口了!
“允熥!你刚才说皇帝要分人而言是什么意思?”
“回皇爷爷!这是说要看皇帝和大臣,谁更强势!”
“强势一方会不断蚕食弱势一方,直到最后占据明显优势。”
“哦?”朱元璋似乎没怎么听明白。
朱允熥接着说道:“昔日宋神宗打算推行改革,而重臣文彦博以祖宗法制不宜更张为由推脱。
神宗被逼急了,直接说更张法制虽然对士大夫不利,可是对天下百姓是有利的啊?”
他停顿下来笑着问朱元璋道:“皇爷爷!您猜文彦博怎么说的?”
“他怎么说的?”朱元璋坐直身子好奇问道。
“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混账!这个文彦博该杀!”朱元璋听了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