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二子争辩,徒劳无功罢了。(1/2)
第十六章朱家父子争论儒学,徒劳。
可光这么想就已经够让人头大得了。
“儿臣考虑不周,请父皇恕罪。”朱标愧疚道。
“算了,你再好好想想。”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道:“棣儿,你有什么想法?”
“回父皇,儿臣和大哥想的一样。”
朱棣头也不抬回道。
长兄如父,朱标又是太子,朱棣别说没有好办法,就算是有也不会在这个场合说出来。
否则岂不成了打朱标的脸?
“少废话!”
朱元璋眼睛一瞪喝道:“咱还不知道你?赶紧说!”
“今天你要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咱明天就让你去漠北就藩!”
众多儿子里朱元璋最喜欢的就是太子朱标,其次就是燕王朱棣。
只不过,
朱元璋对这俩儿子表达父爱的方式大相庭径。
对待太子朱标,朱元璋是个敦敦教诲的慈父。
但只要看到朱棣,朱元璋就时不时的想要吓唬两句。
每次看到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棣被自己吓得哆嗦,朱元璋心里就说不出的舒坦。
当然,
也有要敲打朱棣的含义在里面。
此时朱棣连忙跪下,吞吞吐吐道:“这个……儿臣只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朱元璋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朱棣道:“不需要武举,武将的挑选从军中进行。”
“另外所有兵权全都由各地藩王掌控,武将只管听命打仗,战事结束后,统一交出兵权。”
【棣儿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朱元璋默默点了点头。
自从胡惟庸案之后,他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处理这些武将。
收回兵权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标儿,你怎么看?”
太子朱标微微摇头:“父皇,此举看似能避免武将夺权的问题,可是潜在的隐患同样不可小觑。”
“儿臣虽然很少打仗,却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战事若是持续数年的话,这些将军恐怕就不愿意交出兵权了。”
“再者说,用则抚,休则威,这一举动难免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怕是有害无益!”
朱元璋和朱棣都沉默了。
朱标这话说的留有余地。
需要用到将军的时候,就把兵权钱粮给他们。
仗打完了,就把这些全部收回。
他们会给么?
怕是没几个人会答应吧?
再者说,军中如此儿戏,那岂不是逼着将军们造反?
朱棣不好意思道:“大哥说的不错,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这话说的朱元璋有些尴尬,自己刚才也是这么想的。
倒是咱这儿子朱标,果然还是有远见的。
“武举不行,收回兵权也不妥。”
“你们再想想看,咱该怎么办。”
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皱眉想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苦笑着摇摇头:
“恕儿臣愚钝,儿臣真的没有主意了。”
果然。
朱元璋长长叹了口气。
自己和皇后没想出来办法,现在俩儿子也没招。
“先把这事搁到一边,咱们聊聊儒学……”
这话一出,
两位皇子浑身一颤,连忙低下头一声不吭。
朱元璋不满道:“瞧瞧你俩这点出息,聊聊儒学就把你们吓成这样了?”
“咱又不是要让你们削儒,咱就是想知道你们对于刘士端所说的儒学……祸国有什么看法。”
太子朱标脸色有些难看,他现在心乱如麻。
朱标自幼研修儒学,早就把儒学圣言刻到了骨子里。
哪怕刘士端前日上演了一出拳打太子亲卫,也清楚的告诉自己儒学无用。
可二三十年信仰的儒学,又岂能被三言两语击溃?
他不想讨论这个话题,更不想听到削儒和儒学祸国的词汇。
他现在不敢想,也不想去想。
“父皇。”
燕王朱棣咬咬牙抬头道:“儿臣以为刘卿说的对!”
“儒学教人礼仪,尊师重道,放在太平盛世自然是锦上添花。”
“可万一遇到兵马战乱,儒学的用处微乎其微。”
“全民尚儒,未必是一件好事。”
朱棣尚武,说出这话朱元璋并不意外,看向朱标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