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可爱的人(1/2)
山海关外,一列绿皮火车在空旷的荒野上疾驰。
说疾驰有些过,至少在在后世坐过高铁的王山看来,似乎就比高速路上的汽车稍微快一些。
列车上,有列车员、记者、摄影师,但更多的就是穿着绿军装的诗人。
王山和李文化在座椅上坐着,无聊时听李文化述说东北的往事。
对了,李文化是吉林人,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的青年。
本来是在沈阳读书,可后来日本人来了之后,被弄去满洲电影学校学电力。
他说,以前在日本人的学校里念书,日本教师们对他们这些中国人异常严厉,稍有不对的地方就打骂。
班上的日本学生也经常欺负他们这些中国学生,他们也不敢还手。
学校里面推广皇民教育,被要求说日语。
后来,解放后,因为他学过电力,就被调到供电社做一名员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东北电影厂要招学生。
他便报名试试,结果被录取上了。
当时吴应咸是他的专业老师,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马列理论。
后来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东北电影厂做摄影。
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
因为表现出色,被厂里推荐去北影进修。
在进修中,学校里有苏联那边派来的专家教授他们,让他大开眼界。
既羡慕苏联那边高超的专业知识,又感到祖国这边的基础薄弱。
所以,他暗暗下决心要专研自己的摄影技术,提升祖国的摄影技术。
在王山看来,李文化这类人就和老一辈人那样充满建设祖国的激情,虽然国家一穷二白,但仍然热爱祖国,憧憬着祖国的未来。
他佩服这样的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由于路程过于漫长,闲的无聊,王山和李文化,还有拉进来的一名记者,一起打牌。
王山的牌技还是不错的,一根烟作为赌注,起码已经嬴了两包烟了。
李文化看到自己的香烟快没了,就摆手不打了。
后来又跟我讨论摄影知识,为了从这位仁兄手中学到些干货,王山又把手中赢得两包香烟又送了回去。
等终于到达目的地,下了车门一看,原来这里是运兵站,离鸭绿江还有一定距离。
最近,鹰酱那边经常派飞机来侦查,所以大部队都是选择夜间行动。
不过,为了更好的拍摄志愿军过江,最终和部队首长商量,用早晨一段时间拍摄志愿军过江的场景。
王山看到一张张年轻的容貌,他对李文化说:“这些都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拍下来。”
他重生前,就是个摄影爱好者,只不过那时是数码照相,手里握着的老牌相机还有些不太熟悉。
就想着能不能先去现场试试效果。
他和李文化找到部队首长商量一下,首长考虑一下,就同意了。
不过,担心他们的安全,派了一名士兵跟随他们前去。
路上,因为要背着摄影器材,他和李文化其实和普通士兵负重没什么两样。
幸好,王山经常锻炼,还吃的消。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李文化虽然长得黑黑瘦瘦的,但背着重物,丝毫不见影响,还和旁边的士兵说说笑笑。
那名士兵长着一副普通相貌,但一双眉毛又黑又粗,令人印象深刻。
王山嫌路途太过沉闷,就加入二人的谈话。
王山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士兵回答:“我叫黄继光。”
王山揉揉眼睛,他想不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士兵,就是后来的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知道其事迹的王山,对他甚为敬佩。
旁边的李文化,感觉到王山情绪的变化,不明白这个队友到底是怎么了。
等到达目的地,看到江面上已经架起一座几米宽的木桥。
黄继光解释道:“为了不让鹰酱知道我们的行动,往往是晚上搭起木桥,白天就拆掉。”
王山和李文化立马卸掉摄影器材,准备开始开拍。
调整着角度,看看那个方向拍更好。
李文化不愧是专门进修过的,很快就能找到角度拍摄,而且拍的画面也更好看。
王山心想:“以后自己拍电影,一定要这样的摄影师拍摄。”
等回到驻地,部队首长找到王山,请求他为部队写首歌,鼓舞鼓舞士气。
他想到之前在路上,和李文化说起志愿军出朝作战的必要性。
黄继光在旁边听了,插嘴道:“我不懂得国家战略,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