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晋商(1/2)
胤禵嘴角含笑,调侃道:“和你们老西儿有什么生意好谈的,自然是票号钱庄。现在问你们要盐,恐怕也没有吧。”
被一个小辈儿给戏弄了,陈廷敬稍微有点急促,道:“谁说我们没有,这扬州的盐务,又不是没有咱们的股份。”
“是是是,有你们的股份。”胤禵敷衍道。
实际上这个时候,山西商人在扬州盐务上,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家打破了头往里冲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管制行业,尤其是刚需的管制行业,必然存在着暴利。
对盐业实行国家专营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由管仲提出“唯官山海为可耳”。
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加强实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财政收入,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采取了桑弘扬提出的盐铁酒专营,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几千年下来,虽然不断改进,但是原则还是一致的,加强管制,为中央财政做贡献。
明朝时候,主要是为了解决往边关运粮的问题,提出以粮食换盐引。
山陕两地的商人,由于占据了位置上的优势,顺利占据了明朝前期盐业的主要份额。
但是明中期之后,银子替代了粮食,成为盐引交易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而和各级官府关系更近,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徽商,逐步挤压山陕盐商的生存空间。
直到清初,彻底形成了对盐业的垄断地位。
陈廷敬所说的股份,不过就是山西商人退出盐业市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罢了。
毕竟还得求着人家办事儿,胤禵也不好继续揭人家老底。
只得继续重申道:“老大人,这事儿真不是和你开玩笑。我最近把四大恒收下了,确实和你们山西票号有生意谈。”
为了避免造成对方的误判,以为自己要求他们点什么。
补充敲打道:“和我好好做正当生意,也不少赚银子。那些往口外倒战略物资的生意,能不干就没必要干了。”
提起这个陈廷敬还是多少有点羞愧,虽然他一个当官的没必要去做这些见不得光的买卖。
但是晋商倒物资这种事情,确实也做了很多年。
从明朝的时候就开始,起初还只是偷偷穿过边关,小批量做点小买卖。
后来随着九边的逐渐松弛,开始官商勾结,视边防为无物,大量倒卖战略物资。
诸如粮食、生铁、盐等管制物资。
这也是没有办法,生在边关,地理条件又不怎么优越。
想要活命的话,朝廷指望不上的时候,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陈廷敬见话已经聊到了这份儿上,只得十分干脆的答应下来,道:“老臣回去之后,就安排人通知掌管几大票号的会长,到四大恒去拜访你。”
胤禵拍了拍老狐狸的肩膀,道:“放心吧,不会让您老人家为难的。我找他们是为了谈票号汇通天下的问题,不是为了打秋风。”
“这本身就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情,说不定到时候你的这帮老乡还得好好谢谢你。”
陈廷敬赶忙推辞,道:“还是别了,老臣这辈子依然到了这份儿上,积攒点清名可不容易。”
“赶在这节骨眼上,再和他们混到一起,弄个老无令名。”
“那这一辈子,也就算是白活了。”
胤禵本来也没打算细问,但是听着陈廷敬已在撇清和晋商的关系,反而激起了一些兴趣。
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历朝历代的大型商号,基本都会形成以祖籍所在地形成所谓商帮。
比较有名的就是徽商、晋商以及江浙商帮等等。
由于官商勾结,往往都掌握着巨额的财富,特别是到了近代更是如此。
而只有财富,朝中没人显然是不长久的。
所以大家都会非常积极的扶持本地科举的发展,捐款捐物。
在此,官和商形成了一个闭环。
于是非常好奇的追问道:“按说你这地位在朝廷里,也算是一方大码头了。”
“山西的这帮晋商们,从明朝开始就在朝中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
“到了你这,为了扶持你上位,每年应该都要付出不少的银子吧?”
陈廷敬当即非常恼怒,道:“谁稀罕他们的银子,当初只是读书的时候,成绩没有拿到最优。”
“结果选择的时候,丧失了主动权,我这个第二名只能出来做官。”
这波突如其来的凡尔赛,一下就给胤禵惊到了。
原来许多传说,到特么是真的。
明朝的时候还好一些,清朝的时候,几大商帮最优秀的子弟,在选择的时候往往选择经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