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避暑山庄(1/2)
陈廷敬一提个开头,胤禵立刻就意识到了,这应该就是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建设的,承德避暑山庄,或者成为热河行宫更合适一点。
胤禵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个行宫应该是两年以后的康熙四十二年,才开始动工修建。
现在就开始提上日程,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毕竟这种规模的建筑工程,前期的实地勘测以及图纸设计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手来完成。
自从清朝入关之后,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对于夏季十分炎热的紫禁城,实在有点难以接受。
毕竟在永乐年间,朱棣一开始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就一直住在紫禁城西边的西苑里。
位置紧贴着紫禁城,有南海、中海和北海,三个大水塘。
住在水中间的岛上,再加上绿化搞得也不错,环境还比较宜居。
但是紫禁城的建设要求就不太一样了,为了国家和朝廷的脸面,必须非常庄重和壮观。
所以采用了大量的石材,把地面基本全部覆盖。
残留下来的一点水面和绿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这种环境,夏天要是没有冰,也真的能算得上是热锅上的蚂蚁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吧,紫禁城这地方,好看是好看。
但是真的按照建成以后的居住时间来简单计算的话,就会发现特别像现在的楼盘,空置率真特么的高。
在顺治年间的时候,经济条件还比较差,紫禁城内一片废墟都在重建。
福临也乐得待在西苑,有功夫的话还可以出永定门往南,没多远就是南苑的范围。
过去打打猎,避避暑,反正都比待在石板上烤着舒服。
到了康熙二十三年的时候,皇帝手头宽裕了,就琢磨着在西北方向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
这也就是皇权得到了加强,把各满族官员视为奴仆,才能这么大张旗鼓的修园子。
放在明朝的中后期,皇权日益衰弱,士大夫们基本可以欺之以方,将其限制在皇城范围内。
还修园子,出个宫都会被御史盯着,然后左一本右一本的劝告。
…………
不过陈廷敬提到的这个避暑山庄,胤禵倒是有点兴趣。
倒不是为了所谓立功升爵,而是想着能不能以新建行宫的名义,搞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的创新。
毕竟现在的砖木结构,无论是单位面积的强度,还是能够承载的高度,都是比较有限的。
总不能把所有八层以上的建筑,都修成塔的模样。
到时候看到的城市天际线,也太特么的像吴哥窟了吧。
画面简直不要太惨不忍睹……
虽然心里有数,胤禵面上还是假装不知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大老远跑到山沟里,专门去看工地,还不如找个凉快地儿待着。”
陈廷敬一下就戳穿道:“你现在管着内务府,能说跟这件事儿没关系?”
“要知道按照有关规定,皇家的所有园子以及行宫筹建和修缮,全部都归内务府打理。”
“到时候,这差事你想逃都逃不掉。”
胤禵表情玩味道:“行啊,你消息倒是够灵通的。”
“皇阿玛还没有明发旨意,不过就是让李德全过去跑了趟腿。”
“这些天内务府我总共也没去过几趟,而且还都是在宫里,这消息都被你掌握了。”
“来说说,你在宫里到底有多少眼线?”
这玩笑话,说的越来越敏感,对于胤禵和陈廷敬倒是无所谓。
但是旁边坐着的范清江,已经有点待不住了。
内心已经开始怀疑人生。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
这些话也是我不花钱就能听的吗?
…………
陈廷敬已经注意到范清江的异常,想了想还是不要再吓到自己这位老乡了。
敷衍了一句道:“这京城里,你待时间长了,就没什么秘密了。”
然后不等胤禵接话,就直接岔开话题,道:“咱还是讨论一下,这个行宫的问题吧。”
“在山里修行宫,可不比在京城这地界上。”
“一马平川,水路和陆路运输都比较方便,平地也宽敞,施展得开。”
胤禵笑了笑道:“说到底,不就是银子的问题吗?”
“只要是银子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事儿。”
“咱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活脱脱一副暴发户的模样。
陈廷敬就静静地看着胤禵装逼。
随即提醒道:“你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