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修改行军路线(1/2)
应昌明军营帐。
这个地方,距离瓦剌的地界还是非常远的。
瓦剌他们是属于游牧民族,和鞑靼一样,在辽阔的大草原中,想要找到他们的确切位置,十分有难度。
要不然,为什么后世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伏击之后,在草原中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呢。
营帐内,朱高煦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个表示一定的悲哀。
“侄儿,你确定真的能够找到瓦剌人?”
“他们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朱瞻墡对于这个倒不是特别担心:“二叔请放心,找人我还是有一套的,只是我不敢确定,粮草的供应是否能够完善。”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总不能够像瓦剌鞑靼那般,一路走一路抢吧。”
“为何不能,以战养战不是最好的方案吗?”
“我害怕,等我们找到人,早已经饿死了。”
“嘶,所言极是啊。”
众人都在想着办法,因为现在还不确定瓦剌族群到底在哪里,他们的部落也是分散的,谁知道呢?
这就不像中原打仗,你可以提前制定路线。
至于出击鞑靼的时候,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主要还是因为提前从一些瓦剌人的口中,得到了线索,知道阿鲁台跑到了漠北。
“等明日再议吧。”
朱瞻墡说了一声,他首先要确定瓦剌脱欢到底在何处,这样才能够制定详细的计划。
粮草到底应该从哪里运输,经过哪里,并且还不会被骚扰。
经过了半天时间的努力,在他的脑海当中,终于出现了一个详细的位置,也就是瓦剌首领脱欢,他所在的地方。
他在不停的向西边移动当中,想必,此时还在沿途打劫,或者是还没有回到老家。
瓦剌,被很多明朝的大臣称为西蒙古,鞑靼,自然而然成为了东蒙古。
所以瓦剌他们所居住的位置,大多都是位于西边。
而他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应昌,很显然是有点不合适了。
第二日,朱瞻墡就和在场的诸位将领商量着这个事情。
“各位,我打算将我们的军营驻扎在大同宣化一带,这要更加靠近瓦剌部。”
“或者,也可以向西继续驻扎。”
“只是,如果大军往西,那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会更大。”
朱高煦点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距离上一次北征过去也不过几年时间罢了,瓦剌部族现在还不敢东进,只敢龟缩在西边。”
“若是我们这一次不好好的把他们给教训一顿,他们一定会趁着鞑靼示弱,吞并鞑靼各部。”
“二叔聪明!”
朱瞻墡轻轻的夸赞了一声,这就很像历史上的瓦剌了。
脱欢在拥立脱脱不花之后,就开始东进,将阿鲁台杀死之后,统一了东蒙古,继而,对大明边境再一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瓦剌也先和脱脱不花,就是趁着永乐大帝死了之后,这一段时间实行的吞并。
仁宗朱高炽,他对于打仗就没什么太大的想法,所以就这样纵容了下去。
宣宗朱瞻基,他倒是对于打仗有很大的想法,但也只不过就是将瓦剌给驱除罢了。没有什么实质的战绩,等到朱祁镇的时候,瓦剌早就已经发育壮大了。
他们已经规划好了南下的行军思想。
“那好,我们扎营大同宣化镇。”
“军营依旧是一字排开,给兵部立即发军报出去,让他们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将粮草运到那边。”
“我们的大军,休整几日,立即出发。”
“是,将军!”
朱瞻墡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主将,这的确是让人匪夷所思,可在场的人都信他,都服他。
都觉得跟着他能够打胜仗,那这自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瞻墡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这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几日后,大军休整结束,浩浩荡荡的军队,开始往西出发,打算将大军驻扎在德胜堡附近。
宣化镇那边,也驻扎着一半的军力。
这样可以协同作战。
另外,长城别的兵镇,也都需要出兵集结在一起。
在古代打仗粮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打算,让附近边镇的那些士兵,充当运输的后勤。
主力军,依旧是朱瞻墡所率领的那一支。
大军拔营,一路上也是走的战战兢兢,生怕从旁边冒出来一个瓦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