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打造京城第一美食街(1/2)
蒲尘不会骑马,只能坐着轿子前往秦淮河。
一百多名侍卫,自然不可能穿着亲军都尉府的官服跟随左右。
扮做老百姓的样子,隐匿于人群,暗中保护指挥佥事大人。
毛骧可是下过死命令,蒲尘少一根头发,所有人脑袋都得搬家。
一行人来到秦淮河畔后,蒲尘从轿子里钻出来,看了眼铺面的位置。
“挨着贡院,地段不错吗!”
可瞧着空荡荡的江南贡院,蒲尘有点儿感慨。
自从年初停了科举,这座大考场便人迹寥寥,冷清得很。
与对岸的江都十六楼教坊司相比,令人唏嘘。
不行,得劝劝老朱,重开科考。
要知道,从洪武六年停止科考取士,一直到洪武十七年才恢复。
整整十一年时间,天下寒门子弟出头无望。
但这事儿,也不完全怪老朱。
洪武三年开国第一考,选拔的人才,都是些没有经验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八股文章写得再好,有个屁用!
因此,失望至极的朱元璋,沿用了古人的举荐制度,为国家充塞理政人才。
几年后爆发的空印案和胡惟庸案,整个大明官场被血洗了一遍。
上到三省六部,下到布政使司和州县,官员缺口之大,千古未有。
奉诏入仕的贤才,只有可怜的十之二三……
劝老朱重开科考,就得对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八股文,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
只要将考题偏重策论,再辅之算理、天文、地理这些实用学问。
相信选拔出的人才,再不会是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腐儒。
但这是个系统工作,改革一说,谈何容易?
别忘了,书生们从小到大,可都是读着《论语》《孟子》这些圣贤书长大的。
这种系统的教育改革,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为了应对几年后人才空缺的问题,还得说服老朱重开科举。
如此,总比无才可用强吧!
蒲尘一行人瞧着门可罗雀的那些铺子,失望地直摇头。
既然临近江南贡院,铺面大都是开书店和文房四宝的居多。
有几家酒楼,也是门庭冷落……
如今科举一停,街面萧条,行人寥寥。
蒲尘叹了口气,这他娘的能收上租子吗?
打听了几家铺面,都是一个说辞。
干完这个月,转让!
应天府可是大明首都,这么好地段的铺子,升值空间自是不必说。
真正的一铺传三代!
决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蒲尘来至桥上,左右看了一圈。
自己的铺面,徒步至秦淮河那些教坊青楼,也就两三百步距离。
而且整整齐齐两排,中间的街道宽度也适中。
诶?
不如打造一条特色美食步行街!
将所有二三层的铺子,全部重新粉刷一遍,修葺一新。
什么书店和文房四宝的,统统赶出去。
将应天府有名的饭庄和特色美食引入,免租一年。
敢不来的,让亲军都尉府的兄弟上,看谁不给面子。
多多放置彩灯,令其灯火通明不逊河对岸。
离着江都十六楼这么近,客源绝对不愁。
商业街,玩儿的就是夜经济!
诶,不对,大明有夜禁。
夜禁时间是一更天至五更天,也就是在晚上七点开始禁止外出,直到凌晨五点才解除限制。
这段时间会有士卒巡逻监督,一旦发现街上有行走的人就要杖责。
这一点,可比宋朝差远了。
人家重视内需消费,瞧瞧清明上河图便知一二。
老朱这么干,也是因为重农抑商的国策。
蒲尘想了一会儿,既然劝他重商贾开海禁,倒不如先拿“夜禁”开刀。
废了这条扯淡的制度,拿自己的商业街,先做个试点。
嗯,就这么办……
蒲尘又瞅着挨着自己铺面的房舍。
既然要搞,就搞大些。
“顾城,去问问那十几套铺子卖不卖!”
刚才顺嘴问了一下,一套也就一千多两银子。
刚到手的三万两,买铺子和翻修的钱,绰绰有余。
蒲尘构想着未来商业街的盛况,忍不住偷笑起来。
现在一间铺子年租金,才特么可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