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草原大捷,朱棣回京。(1/2)
洪武六年五月末,北平府传来草原大捷的消息……
说是大捷,其实就是扩廓退兵,之前朝廷那十几万大军被徐达救了而已。
饶是如此,整个大明王朝仍旧沉浸在举国欢庆的狂喜中。
魏国公徐达、燕王朱棣以及一众北征的武将,纷纷归朝。
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在城郊迎候大军凯旋。
接入南京城后,更有百姓夹道欢迎,气氛热烈。
可端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十六岁朱棣,却皱着眉头,不时侧身回望。
街道两侧的应天府那些百姓们,等着前队一过,扭头便走……
着急火燎地像是去赶集似的,朝着城西北方向涌去。
颇为诡异的景象,不由得令燕王满面狐疑。
于是唤来一个百户问道:“今儿个应天府是有何热闹事儿,让百姓们如此这般?”
“回殿下,听闻江南贡院附近新开了不少酒楼饭庄,吃喝一律半价,还有舞狮杂耍等,比上元节还热闹……”
“江南贡院?”
数月前离开京城时,由于朝廷下旨暂停科举。
贡院附近一度人迹罕至,清冷寂寥。
这才多长时间,便引得百姓连朝廷的凯旋大军都不顾,跑去那里凑热闹?
而且父皇一直以重农抑商为国策,商贾生存举步维艰。
应天府怎可能还有如此夸张景象?
“走,去瞧瞧!”
朱棣调转马头,带着十几个亲军侍卫,朝着城西北的方向而去。
结果还没到贡院,便被堵在一里外……
黑压压的人群,摩肩擦踵,挤得水泄不通。
远远便听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和过年似的!
朱棣脸一沉,忿忿道:“明知今日朝廷大军进城,这些酒楼开张也不挑个时候,凑什么热闹?”
旁边的护卫提醒道:“殿下,这人太多了,要不咱们改日再来?”
“下马,挤过去瞅瞅,看看他们到底耍什么把戏?”
朱棣的倔脾气上来,和他老子似的,十头牛也拉不住。
“本王倒是要看看,这么大的阵仗,到底是何人所为?”
自大明定都应天府,已经四五年没见过此等热闹的景象。
而且这些酒楼居然抢朝廷的风头,背后定有人撑腰……
朱棣卸了身上铠甲,换了一身便服,在亲军们拱卫下开始朝里挤。
耳边也不停传来周围百姓的议论。
“听说没,整个应天府和周边县的老字号,都在这儿开分号了。”
“可不是,连着三日酒菜半价,通宵营业。”
“街面上白日里不仅有杂耍和戏班子,听说晚上还有花车巡游和烟花,连富乐院的花魁都来献艺,吃的喝的玩的,要啥有啥……”
“知道这些酒楼背后的房东是谁吗?”
“谁啊?”
“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蒲尘蒲大人。”
“哎呀,生意这么好,他这个房东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呐!”
…………
月前,北平府收到抵报,朝廷重设检校,建立锦衣卫都指挥使司。
朱棣只知道指挥使是毛骧,也是他的弓马师傅。
这事儿,他打心里赞同父皇。
由于拱卫司的检校之前被裁撤,北平的探马军司多次泄露军情,徐叔叔也是一筹莫展。
有了锦衣卫,内查百官,外探敌情,的确是朝廷手中一柄利剑。
百姓提到的这个“蒲尘”,又是何许人也?
大明朝廷虽然对官员经商有限制,却不似唐宋时期那么严格。
指挥同知?
不就是个从三品的官儿吗?
哪来这么多房产铺面……
和老朱一样,燕王朱棣对贪官也是痛恨至极。
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饮其血,抽其筋,挫骨扬灰……
这个叫“蒲尘”家伙,如此高调,想来也是个大大的贪官!
好不容易挤过人群,朱棣抬眼一瞧,不由得愣在当场。
整条街西起秦淮河平江桥,向东一直到江南贡院。
店肆林立,旗幡招展……
横跨街面的彩带和无数灯笼,将这里装点得繁盛锦簇。
种类繁多的杂耍艺人,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
每家酒楼和饭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一副市井升平的盛世景象……
朱棣微微一叹,若是大明天下处处是贡院这般繁华,该有多好?
这还只是白日,若是华灯初上的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