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受万民拥戴朱棣无奈让位 > 第三十二章 朱棣的欣赏

第三十二章 朱棣的欣赏 (1/2)

2022-12-19 作者: 雄鹰201...

第三十二章 朱棣的欣赏(1/2)

朱棣闻言大喜:

“大贤在哪里,赶快给朕引荐,朕要重用此人,国家百废待兴,太需要贤能了。”

道衍腹诽,再多的贤能也抵不住你的杀戮啊!为了铲除异己,你枉杀了多少贤才。

但是作为臣子,这话是说不出的。

道衍继续说道:

“陛下莫急,事情是这样的......”

道衍将自己到嘉宁府吴山县偶遇苏远,苏远当场著文,以及凭自己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将一场大灾消弭于无形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

道衍讲的很生动,故事跌宕起伏,朱棣听得很入神,右手用力一拍龙椅扶手,猛地站起身来,连声赞叹:

“好好好!有此人才,大明之幸,爱卿尽快将此人宣召,我要重用此人。”

朱棣心里清楚,这人无私献出秘方,又能条理清晰,以一个平民之身说服县丞,这一系列举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这些表现,足以证明此人不仅无私,且有勇有谋,特别难得!

这时,道衍又下猛药,他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你可知道,这人年方十六岁!”

“什么?”

朱棣更吃惊了,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般作为,长大之后定是国家栋梁啊!

道衍还没完,又从怀中取出一个折子递给朱棣,朱棣不明所以,接过来仔细观看。

上面书着一篇文章,正是苏远当时写的妙文。

本来道衍当时记得不完整,但阚勇昨日的书信中,将自己抄来的全文完整地抄录在上面。

原来阚勇当日也被这篇妙文折服,后来让苏远又重写了一遍收藏起来,他估计,道衍也有这样的心思,就抄录好,随信附上。

朱棣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连看三遍,嘴里喃喃重复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小小年纪,竟有这等胸怀格局,不愧为大贤!

如此妙文,朕多年不曾听闻了!”

道衍看着失态的朱棣,心中也在感叹苏远的才华。

朱棣失神慢慢坐回龙椅,嘴里自语道:

“好一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忠君爱民,心怀天下,可惜年纪太小,朕真想见见此人啊!”

他猛地抬头看着道衍,急促问道:

“姚爱卿,以此人如此才华,他会参加今年乡试吗?”

道衍点了点头,说道:

“他今年参加县试,八月参加乡试,明年开春参加会试。”

朱棣点点头,沉思片刻,又说道:

“跟踪一下,朕可希望这样的才子,被哪些庸才误了。”

以苏远才华,县试必中案首,乡试也应该会有出色表现,他的所有应试文章,我都要过目。”

道衍听朱棣这么讲,心中也很吃惊,这位主子自登基以来,杀了很多建文帝的死忠臣子,其中才华横溢的大有人在,例如方孝孺这样的儒学大家都被诛十族。

没想到爱才之心,还没有改变,实属难得。

他点点头:

“好的,我已安排了人员暗中保护苏远,也会随时通报进展的。”

朱棣赞许地点点头:

“姚爱卿,你做事我放心,苏远八月乡试结束,你也可以安排他进入永乐百科的编撰组!”

道衍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

“这个没问题,微臣会安排的。

陛下,线下要紧的是,您首先要对苏远的事迹进行表彰,并公告天下,这也能为下一步重用苏远铺垫一二,其次,将这篇妙文作为典范,传诵朝中文武百官,如此也能让这些朝中大臣对苏远有个印象。

待陛下今后重用时,也不会太突兀。

我听说,吴山县知县有专门的表文呈上,估计被压在内阁哪里还不好说,陛下不妨过问一下。”

朱棣闻言,点点头说道:

“也有可能,内阁觉得事情不够紧急,给延后了,明日早朝,朕亲自问问。”

道衍点点头。

事情说定了,道衍告辞离开。

第二天早朝,朱棣威严地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礼毕就是汇报的时候了。

几个奏本都是事关建文帝踪迹的,众文武知道,这可是这位当今圣上最为关注的事。

果然,朱棣十分关心建文帝的消息,一番了解后,得知没有什么消息,也就失去了兴趣。

众文武见没什么奏报的了,按惯例,就该散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