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咱村北面那块地咋办!(1/2)
秦湛坐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
“那老爷子您跟村里的乡亲们商量商量不要北面那块地了不就得了。”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眼睛都直了。
“那咋成!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一寸都不能让给他们那帮狗日的!”
“那你就自己把家搬过去啊!”
秦湛话音一落,朱元璋登时便愣在了原地。
而后秦湛从躺椅上坐起身来,端起酒杯在继续说道
“老爷子您儿子这么多,将来孩子们大了总得盖房子吧?”
“而且你是村长,村里肯定大事小情的,总有人去找你。”
“你直接把你家给搬到北面去,这不就得了?”
“首先你儿子多,其次,你搬到被北面去之后,村里乡亲们找你的时候,就得往北面去。”
“而且北面发展空间大,用不了几年,你再看吧,绝对不止你一家搬到北面去的!”
“光有片地算什么?你现在你们村实力强,他们自然不敢放肆。”
“但是你能保证你们村一直能压着他们村吗?到时候村北的地,没有你们村的人,是哪个村的还不是由着人家说了算?!”
“只有你们村的人也过去住了,那这块地才能永远算你们村的!”
秦湛这么说,其实也是在打别的小算盘。
因为自己就是在华夏的最西南支教的,这个山村如此偏僻,估计都快过了边境了。
秦湛想要忽悠着老黄往北搬家,整个村子将来也会向着北面发展。
只要这个村子向北发展。
总有一天这个村子会被外面的世界发现。
想到这里,秦湛也不由得更精神了起来。
“老爷子,您不是一直很尊重大明的皇帝吗?”
“人家大明到最后不就直接迁都了?”
“大明迁都了?!”
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对啊,朱元璋他儿子迁的都嘛。”
“而且迁都的好处多了,你想啊,京营每个月得开饷吧?边军也得开饷。”
“但是迁都之后,可就不一样了,京营直接就扎在边关。”
“只需要养京营就是了,京营既是边军,也拱卫京师。”
“最后还落下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名。”
朱元璋在一旁听得眼睛都直了。
大明确实是实行军户制度之后,朝廷减去了一大笔军费负担,但是九边的边军跟金陵的京营却一直都是朝廷拨银供养的。
原因无他。
这俩地方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供养这几十万大军,而这两个地方又不能没有兵马。
因此只能是由户部掏钱,而这笔钱在大明每年的岁入里,就几乎是最大的开支了!
“秦先生,可是那大明的时候,北面不是也供养不起京师,需要从江南调粮,每年这不一样也是一大笔开销吗?”
秦湛在一旁摇了摇头说道
“凡是必有利弊,做事情无外乎就是权衡利弊,整体上看,大明迁都这件事,绝对是利大于弊!”
“老爷子您想啊,江南是什么地方?那是世家大族的大本营啊!朝廷放在这个地方,那不等着被这些豪绅们渗透吗?”
“保证了朝廷的自主性,这还只是最小的一个利!”
“老爷子,您换个思路,如果没有大明的迁都,后世的汉人们,还会有所谓的两京一十三省亦或是汉地十八省吗?!”
后世自媒体上说朱棣为了一己私欲迁都这种事情,秦湛压根就从来就没信过。
首先,迁都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朱元璋生前就定下的调子,连太子朱标都是因为去考察迁都地点的时候生的病。
其次,在古代,金陵压根就辐射不了全天下。
最重要的是,大明时候的天下,已然不像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的天下了!
朱元璋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是一战而光复二百年之中原,四百年之幽燕,六百年之河西!
彼时的中原已然落入鞑掳之手两百年!幽燕一代久染腥膻四百载,赳赳老秦死不休战才夺下的河西之地,更是已然落入北面胡人之手长达六百年之久!
即便是这三地没有像史书上说的那般被元廷搞得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剩下的那些人还算汉人吗?
如果没有大明的迁都,还会有这么多的汉人迁至中原一代乃至幽燕吗?
如果没有大明这三百年间汉人在这三地的繁衍生息,到了清代,这三地还会是汉人的土地吗?
大清不得直接把柳条关修到淮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