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资聪颖(1/2)
朱雄英看起来就是皇孙的模板,他聪颖好学、孝悌,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最好的孩子了。
老朱和马皇后对于这个皇长孙越发喜爱,哪怕一直在忙于朝政,但是老朱不时的还要来看看他的孙儿。马皇后就不用说了,一直都在带着朱雄英。
不过对于老朱和马皇后来说,他们也有一些担心的地方。大概是孙儿太聪明了,学什么东西都快,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孙儿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对什么都很好奇。
读书写字不用说了,这些时日也对于军伍感兴趣,每天都要挥刀五十下,又在缠着要学习骑马,想要跟着魏国公等人学习兵法。
跑去大本堂转了一圈,又在琢磨着看看一些古籍。偶尔看到了一些感兴趣的,就要召翰林院的学士,或者相关衙门的官员来问询。
太聪明的孩子并不让人省心,尤其是他动不动跑到午门、玄武门、广敬门这些城门,坐在城墙上看着应天府。想要溜出皇宫的心思昭然若揭,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如愿而已。
朱雄英又在皇城的正南门承天门坐了一个时辰,守着城门的将领、侍卫都很紧张。马皇后的贴身侍女大小玉儿倒是见怪不怪了,皇长孙估计又想着磨着出宫了。
小玉儿看了看姐姐,随即轻声对朱雄英说道,“殿下,该回去用膳了。”
朱雄英就叹了口气,有些牢骚的说道,“大姑下嫁了,咱望了半天都没瞧见公主府。”
小玉儿就笑着说道,“殿下若是记挂公主殿下,请公主回宫就是。”
朱雄英从椅子上蹦了下来,说道,“大姑估计都不想回来,现在和大姑父恩爱着。她嫁人后都不惦记着回来了,祖母说的对,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大小玉儿低着头在笑,然后赶紧跟上有些生气的皇长孙。这些事情都要记下来,等下还是要向皇后禀报的。
一个小人儿溜达着回到了坤宁宫,一路上其实也遇到了一些皇叔、皇姑,或者是老朱的一些妃嫔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笑脸相迎,谁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心头肉就是太子和皇长孙!
看到朱雄英回来,朱静婉就说道,“还知道回来,饭都凉了!一天天就知道乱跑,你那点心思谁看不出来,就是不准你出宫,等你长大点再说!”
朱雄英伸出双手,大小玉儿立刻帮着朱雄英洗手。朱雄英现在也习惯了,凡事有人伺候。
马皇后就说道,“过几日带你出宫去看看你大姑,咱也不放心她。一直都在跟前养着,现在都嫁做人妇了,也不知道她现在如何了。”
“大姑父年轻才俊,咱此前也考校了他。”朱雄英信心十足的说道,“要以咱说,大姑父的才学不凡,他精通经史。保儿表舅掌着国学,大姑父该去任一地学政。”
“你祖父也是这个心思,就是新婚燕尔的,让你大姑父去外头任一地学政,这叫个什么事?”马皇后就忍不住抱怨起来说道,“你祖父有意让他去山东,那是孔孟之乡。只是说起来在那里任学政也难,北地文风不如江南。”
这也算得上事实,南北方还是有些差别的,尤其是在两宋之后,江南之地的文风更盛。
山东这还算好的,要是燕云十六州那边更是不值一提。自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后,燕云十六州已经脱离汉人控制四百年,很多人早就不认为他们是汉人了。
在加上北宋后女真、蒙古人的统治,长江以北很多地方都是异族习俗。
哪怕大明朝大一统,现在也没办法立刻收归民心,尤其是在北方还有很多人心里是认可蒙古。
这些年老朱也没少出一些政策,废除蒙古人的习俗、将一些蒙古人拆散,但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披发左衽。哪怕是汉人,依然是一副异族的习惯。
朱静婉在旁边听的迷糊,她不懂这些。她就纳闷了,侄儿这般小的人,居然读书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情。从父皇和母后寻常的一些讨论当中,居然可以琢磨出来这么多道理。
看着小女儿迷糊的样子,马皇后又好气又好笑,“你就不要琢磨了,跟着好好学学女红。你是個没天分的,朝堂上的那些事和你说了也没用。”
“女儿是不懂,雄英怎么就懂了?”朱静婉很纳闷,说道,“前几日我还抓到了老十,他还要比雄英年长四岁。就在大本堂胡闹,三百千都还没读懂。”
马皇后平静而骄傲的说道,“你那些个兄弟,能有几个和雄英相比?”
朱雄英低着头一个劲的吃着饭,随即说道,“祖母,下午咱要去练一个时辰箭术,咱要做个百步穿杨的养由基。”
“早就给伱备好了软弓。”马皇后笑盈盈的说道,“你祖父打算让江夏侯周德兴教你箭术,他是你祖父同乡、少小相识。那人一身匪气,这些年南征北战倒也不少功绩。”
江夏侯周德兴,这是排名在开国侯爵第三的人物。
军功确实不少,只是前几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