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习惯(1/2)
此刻张浩家客厅的沙发上,田丹琳很没有形象的趴在上面,而张浩则是很熟练的如同老师傅一样握拳,用着拇指关节对着田丹琳肩胛骨和脊椎一阵猛按。
正是这样的动作,让田丹琳既痛苦又舒爽。在经过几次按摩以后,张浩早已经明白了田丹琳喜欢的按摩方式,所以张浩一上来简单的给田丹琳背部做了一个放松之后,就直接上强度。
等到按摩结束之后,张浩又回到了工作台那边开始对之前没有完成的音乐进行复原,这基本上是张浩每天的功课。
今天因为是休息日,所以白天张浩是有练习过吉他和钢琴的,本来还准备晚上来练习一下四叔以前教过的一些民乐。但是一想到青姐劳累了一天已经睡了,索性就不练习了,转而开始了音乐复原工作。
不过张浩复原工作的进度并不算快,但是每天的进度却都还持续的推进,张浩每天都总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张浩现在还有不少的【时间胶囊】,但是张浩却并没有使用。一个是因为【时间胶囊】确实是很难得的;第二个就是张浩发现每当自己这样不急不慢,根据模糊的记忆经过自己一点一点推敲最终复原音乐的过程后,不仅可以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对他的作词,作曲以及乐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
慢慢张浩就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不紧不慢的复原以前的音乐。
一般只有那种实在记忆太过模糊,缺少太多内容,复原太过艰难的音乐张浩才会根据重要程度来考虑是否用【时间胶囊】。一般是那种紧急需要使用的才会使用,以及那种实在是太过经典以及重要的音乐。
趴在沙发上的田单琳过了好一会儿才从那种沉浸式放松中缓过神来,之后她就慵懒的就这样趴在沙发上,静静的看着正坐在工作区的张浩。
此刻张浩在一个类似于工程师和画师们才会用的那种斜坡画板上工作,田丹琳就这样看着侧着身子伏案认真工作的张浩,感觉这个时刻的他有着一种不一样的专注和魅力。
田丹琳发现张浩真的和现在很多人都不一样,现在很多人做音乐,写歌都习惯使用各种音乐软件。就算是真正的工程师,画师也好,大部分现在也都是用机器和软件了,比如说专业绘图软件CAD。
而田丹琳也不知道当初张浩从哪淘来的这种CAD等绘制软件没出来之前的那种原始的绘图板,每当张浩写歌作曲的时候,就会在这个巨大滑板上的大白纸不同的分区里记录着自己的灵感,然后再逐一用铅笔不断的修改。
明明那些软件都很方便,操作上能给人节省很多时间,用优盘保存或者有些都能直接在软件当中备份或者上传,或者发个邮箱保存在手机或者电脑中。查找和翻阅起来明明也都很方便。
可是张浩偏偏就是不喜欢这些,以前田丹琳就给张浩推荐过好几次。张浩确实去尝试了,不过不久之后就又恢复了原样。
看着看着,田丹琳发现张浩真的很喜欢用笔纸去工作。她想起张浩无论是阅读也好,还是创作也好,张浩永远离不开他的铅笔。
“阿浩,你怎么就那么喜欢用笔纸去创作。你看你在家工作也是,平时带的背包里面也随时带着笔和纸记录灵感。
明明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直接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的呀,随时都能查找还能上传云盘,根本就不会丢啊。”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田丹琳了许久,最终她还是决定问出来。
此刻复原工作陷入短暂停滞的张浩,他在听到田丹琳的询问后,索性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任由这支铅笔从斜坡上一直滑落到最底下的卡槽上。
“嗯~怎么说呢?事实上你说的对,通过手机备忘录还有那些电子设备,在熟悉了以后,确实能够让效率变得更高,而且也很方便,还不容易丢失。
但是我就是不太喜欢,我说一下我的感受。有的时候创作时,有灵感的就只有那么一瞬间。而你在有灵感的时候,用那些设备又得开机,又得打开软件,你之前弄好了之后,灵感可能就直接就跑掉了。
所以我还是习惯在我创作区的旁边放着a4纸和铅笔,好让我及时记录。这也是为什么我平时背包外出总是会放着笔记本和笔的原因。至于为什么是铅笔,因为好修改,也因为我确实喜欢笔和纸摩擦时的触感,让我觉得我的创作是真实的,是能触摸到的。”说到这里张浩又想起了什么,又继续说道。
“本质上我这个人其实是喜欢实体的东西,或许是以前没有安全感吧,我总希望很多东西它是真实存在的。你就比如说之前你说创作的那些东西放在手机备忘录或者软件里,但我总是害怕软件出问题了,停电了或者出其他的什么意外状况,这会让我的那些东西丢失掉。
或许你也会说用这些纸来记录也一样会有这样的风险,但是我要说的是,就是我每次用纸和笔记录过之后,我的脑海当中就会记住那时创作时的记忆,是不是很神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