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急救(下)(1/2)
孙思邈吩咐下来,杜府的侍婢当即从后厨端来了一个空着的铜盆和一盆热水。
孙思邈从药箱中取出了数枚银针,扎在了杜如晦水沟、中冲等几处要穴,随着孙思邈的银针入体,杜如晦脸上原本的绛紫色顿时浅了下来。
“快把盆拿过来,放在杜相的头下。”孙思邈看着杜如晦的样子,对婢女道。
婢女闻言,连忙把盆端到了杜如晦的头下,就在婢女刚把盆端到杜如晦头下的时候,杜如晦的口中吐出了一口黑色的浓血。
孙思邈见杜如晦口中的浓血吐出,松了口气,擦了擦手,对身后的李世民道:“杜相淤在喉间的浓血已出,想来片刻后便能转醒。不过杜相体弱,这针灸之法难治根本,杜相能否撑过这一关还未可知。”
李世民问道:“那依真人之见,该当如何?”
孙思邈回道:“若是杜相能就此辞官归隐,每日不理俗务,仔细调理,兴许还能活过花甲,可若杜相仍旧如此操劳,就算杜相挺过了这一关,恐怕也就只剩五年之寿,到时纵是大罗神仙,也难救他。”
李世民尚有要事在身,听孙思邈有言,杜如晦的性命暂且保住,于是便先行回了宫。
当杜如晦转醒后,李世民已经不在杜府,反倒是李承乾陪着孙思邈还在府内。
“杜如晦谢过殿下,谢过真人。”杜如晦醒来后,一眼便看到了卧榻旁坐着的孙思邈和李承乾二人,哪里还不知是谁救了他,连忙挣扎着起身谢道。
李承乾见杜如晦欲起身,忙亲自上前扶了他一把,道:“杜相大病未愈,还是躺着歇息的好。”
原本一旁不做声的孙思邈也道:“杜相不必急着谢老道,老道不过是将杜相唤醒,解得一时之难而已,算不得救了你的命。”
杜如晦的病根不在喉间的那口浓血,而在已近油尽灯枯的身子,若是杜如晦的身子医不好,他随时都会再次昏厥过去。
李承乾对杜如晦问道:“杜相可知自己这一昏,昏了多久?”
杜如晦昏迷,现在自不知晓眼下的时辰,于是杜如晦转头看了看服侍在他身旁的妻子杜氏。
杜氏见杜如晦望向自己,于是回道:“夫君昨夜昏迷,现在早已过了晌午,到今已经是大半日了。”
杜如晦脸上露出讶色,他没想到自己竟昏迷了这般久。
其实杜如晦更没想到的是,如果孙思邈再来慢一个时辰,他喉间的浓血便会越发地淤结,到时他便会滞气而亡,永远都醒不过来。
李承乾对杜如晦道:“看来杜相是未把本王的话听进耳中,本宫离京才四日,杜相就险些丢了性命。”
李承乾走前,曾同杜如晦讲过,杜如晦之疾与常年疲累有关,千万仔细歇息,但杜如晦病况恶化的如此快,显然是没把李承乾的话放在心上。
杜如晦苦笑道:“臣既知命不久矣,与其在府中坐等病死,不如趁着最后的时间,为陛下,为大唐再做些事情。”
李承乾闻言,对杜如晦道:“杜相之行,堪比古之武侯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王佩服。却不知杜相此方才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心中可有所得?”
杜如晦想了想,对孙思邈问道:“此次杜某若能死里逃生,却不知还有几载可活?”
孙思邈如实回道:“短则三载,长则五载,若是杜相能从老道之言,随老道往南梦溪修道,兴许能过花甲之年。”
杜如晦听着孙思邈的话,仿佛只听到了孙思邈前半句一般,在口中念道:“三载,构儿已然娶妻,三载的时间也够杜某抱上长孙的了。”
杜如晦口中的构儿便是杜如晦长子杜构,杜构于贞观四年初娶妻,杜如晦口中的长孙自然就是杜构之子。
李承乾顿了顿,对杜如晦道:“杜相乃国之柱石,杜相放心。本宫稍后便当上书父皇,请父皇暂停杜相之职,挂闲职已在府内调养,待身子大好了再行理政。”
杜如晦哪里是希望李承乾这么替他说话,若是杜如晦想要任闲官,他早就同李世民提及了,又怎会等到今日。
杜如晦听了李承乾的话,当即道:“殿下救命之恩,臣铭记于心,但殿下的好意臣只能心领了。”
李承乾问道:“杜相这是何意?”
杜如晦回道:“陛下登基四载,突厥方平,西北未定,天下百废待兴,臣身为陛下臂膀,岂能此时在府内偷闲。”
李承乾听到杜如晦的话,哪还不明白杜如晦的意思。
李承乾当即对杜如晦道:“天下事,能管的,能做的大有人在,何必事事劳烦杜相费心,想必父皇也不愿看着杜相为国操劳,疾患加重吧。”
杜如晦道:“臣的身子是臣自己的,殿下救了臣,臣自然念殿的恩德,其他的事情,殿下便不便不插手了吧。”
李承乾拍了拍自己的衣袍,起身对杜如晦道:“本宫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