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甘宁甘兴霸 顾雍顾元叹(1/2)
甘宁投效,锦帆贼患自解,蔡瑜入临江县勉励县令一番,便登上甘宁的大船,走水路回返江州。
船上,蔡瑜几人围坐叙话。
“甘壮士今岁几何?可有取字?”蔡瑜问甘宁道。
“某乃熹平二年生人,今岁一十有七,尚未加冠,因此不曾有字。”
“虽未加冠,既要到郡府做事,当有字才是。我年长你几岁,也有些文名,若甘壮士不弃,便由我来为甘壮士取字,甘壮士愿否?”
“甘宁求之不得,请主公赐字。”
古人有字,是成年的象征之一,字多是由师长来取,也有由地位尊崇者取的,甚至还有极少数自取的。
蔡瑜虽然只比甘宁大了几岁,但身为名士,又是两千石太守,主动提出要给甘宁取字,不算失礼,甘宁并不会觉得不妥,反而认为蔡瑜对其亲近,不曾轻视其。
蔡瑜不知原本甘宁的字是谁人所取,但“兴霸”二字仿佛是为甘宁量身定制一般,十分贴切,不打算更改。
“甘壮士名宁,豪壮勇猛,曰‘霸’,以勇力兴我华夏,还万民安宁,便取‘兴霸’如何?”
“甘宁,甘兴霸!”甘宁念了几遍,极为满意,兴奋得跳了起来:“好字,好字!多谢主公!”
众人见甘宁欢脱之态,大笑起来。
蔡瑜叫甘宁坐好,又说:“兴霸,可曾读书?”
甘宁挠挠头:“少时读过几年。”
“仅凭豪勇,只可为猛士,若要为大将,统兵万人独守一方,还须有韬略才行。
你便先任牙门将,于文远麾下习将兵之法。待家严至江州后,我有意建一座书院,由家严讲学,那时你再于闲暇时入书院读书,将来必是我之臂膀。”
甘宁欣然应下。
众人溯江而上,比来时慢了许多,甘宁年少张扬,水性又好,一身用不完的精力,时不时便下水与船竞速,惹得众人惊叹,在蔡瑜看来,颇有几分浪里白条的风采。
惊叹罢,蔡瑜、典韦、张辽相视一笑:这下凌操的水战魁首也没戏了。
再回江州,蔡瑜依旧不理政事。
郡中原有郡兵两千余人,张辽如今是兵曹掾,也归属张辽统领,加上并州营,共三千余人,因先前忙于刘焉、甘宁之事,不及整编。
蔡瑜交代张辽,再招募一些兵士,凑满五千之数,便将张辽、甘宁二人留在江州整编军队,并授予张辽临机处置之权,自己带着典韦、严颜继续在郡中四处探访。
巴郡乃益州大郡,下辖十四县,人口百万有余,占益州总人口的七分之一,仍旧显得地广人稀。
看着一片片的平地与丘陵,蔡瑜亦喜亦忧,喜的是有如此之多的土地在,乱世中最重要的粮就有了保障,忧的是人口还是不够,人又不像粮食,一年一茬甚至两茬,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法开发更多的土地,更无法招募足够的兵士。
蔡瑜看着、想着,一晃便是三个月过去,方才将十四县走过一遍,便接到张辽的传信,蔡邕等人已到江州,时值七月初,立秋。
自中平六年别离,虽未及一载,且关于蔡瑜的消息不曾断绝,蔡邕心中担忧也从未有一日放下,一见蔡瑜,心中激动之意溢于言表。
顾雍、羊衜皆是携妻带子举家来此,蔡琬、蔡琰见了蔡瑜,更是泫然泪下。
蔡瑜设了家宴,其热闹欢畅不必多提。
次日,蔡瑜将顾雍、羊衜聚在郡府,商谈政事。
三人坐定,蔡瑜当先开口道:“元叹、仲义既来,我总算可以施展拳脚了。”
元叹是顾雍的字,乃其父所取,和一般以字解名不同,意思极为简单——我儿子的才华连蔡邕都要惊叹,充分表露了顾父的得意与骄傲。仲义则是羊衜的表字。
顾雍看了看羊衜,说道:“子珪予我及仲义的信中说了天下大势,我与仲义皆认同子珪之言,唯有一事不明,尚需子珪释疑。”
“元叹所言何事?”
“你、我、仲义三人自少年时便相识交好,你年岁最幼,我与仲义却知你志向最大,常怀济世救民之愿。若子珪信我与仲义,其中深浅,还请子珪说个分明。”
顾雍还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却悠悠然问着最为紧要的问题。
蔡瑜笑笑,只说了两个字:“天下。”
顾雍、羊衜闻言,身形不由自主挺立起来,对视一眼,双双拱手拜道:
“雍见过主公。”
“衜见过主公。”
蔡瑜继续说道:“时不我待,我等欲为之事,须当即着手。我来巴郡数月,已有所得。”
“子珪如何打算?”顾雍问道。
“我要在五载之内拿下益州。”
羊衜已二十有五,较少时沉稳许多,闻言眉头轻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