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末子珪 > 第二十四章 士族豪强之势 刘焉惨遭背刺

第二十四章 士族豪强之势 刘焉惨遭背刺 (1/2)

2022-12-03 作者: 菜愚

第二十四章 士族豪强之势 刘焉惨遭背刺(1/2)

见汉中已定,刘焉便迫不及待着手解决另一个大患——豪强。

豪强,或曰士族豪强,乃汉时顽疾,欲明其害,便得究其根源:选官制度。

汉代之前,存续千年之官制乃世卿世禄制,此制之下,一人为官,便世代为官,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另有因军功、赀选而为官者,所谓赀选,俗称买官。

汉文帝时,初现察举制,即由朝堂、地方重臣举荐有才之士为官,至武帝时,正式确立察举与征辟并行选官之制。

初时,察举制的确为国家选拔出不少人才,然而,古时读书不易,所谓有才之士大多是有诗书传家之人,其子弟相比一般百姓,本就出类拔萃,更易跻身仕途。故此,一家一姓之中,被选拔为官者往往层出不穷,此等氏族便被称作士族,其中最为知名者,便有四世三公之袁氏。

此外,人性之私更是加剧此情形:士族之间会有意通过“联姻”、“互荐”等方式扩张势力,凡士族出身之人,即便无才无德,其家族之亲朋故旧中身居高位者,亦会因私情而照应,于是士族之权势愈大,世代为官乃常事,已然有世卿世禄之实,只是无其名罢了。

于是,时人有言讥讽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自武帝后,自灵帝前,汉代共有一十九位帝王,其中不乏明智之人,察觉此弊端,有心设法解之。

比如阳嘉元年(132),汉顺帝刘保便任用尚书令左雄来为此事,史称“阳嘉新制”,其后数载,取得极大成效,顺帝或许对此颇为振奋,于136年改元永和。

不曾想,左雄六年后死于任上,人亡政息,选官之事又复旧貌。

顺帝自此无良臣可用,再无力扭转此局面,其在位后期,宠幸宦官,纵容外戚,本意或许是以此二者来对抗士族,只是,是否果真如此,已是历史隐秘,再无人能知。

因此,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其中自有诛求无厌之辈,肆意兼并土地,坐拥钱粮无数,又蓄养私兵,势大者堪称当地“隐天子”,试问哪个主政之人不想除之?

然而打击豪强绝非易事,如若不能准备周全,极易受到反噬。

刘焉顺利夺下汉中,正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并未能思虑许多,只依仗数万兵士,随意寻了些借口,便接连诛杀益州大族王咸、李权等十余者,引得州中士族豪强尽皆惊惧。

其后不几日,刘焉便为其轻率之举付出了代价——犍为郡太守任岐,以刘焉擅杀为由,自称将军,举兵叛乱。

且说,董卓此时已自封为太师,听闻苏固被杀一事,立时下诏责问,不想天使皆被张鲁截杀。

刘焉也是妙人,其命张鲁截杀天使、阻断朝廷消息之余,又上表诉苦,称有盗贼拦路,令其无法与朝廷联系。

董卓为此暴跳如雷:“蔡子珪诚不欺我,刘焉此贼果然狼子野心!”

正自怒骂,李儒来报:“禀报太师,益州有喜讯传来,犍为太守任岐反叛刘焉。”

“区区一郡之兵,岂是刘焉对手?我欲出兵征讨,如何?”

李儒苦笑道:“汉中四面环山,有天险阻拦,易守难攻,我等新败,又有韩遂、马腾在侧窥视,此种情形,怎能发兵?”

“那便任由刘焉老贼猖狂不成?”

“儒有一计献与太师。校尉贾龙居于绵竹,处在刘焉腹心之地,其曾与太师一同征讨羌人,与太师有同袍之谊,可遣人说之,许以厚赏,定能使其为太师所用。

我听闻刘焉入益州时乃是贾龙迎奉,必不会对其生疑,待任岐兵至绵竹,贾龙起兵杀出,两处兵马内外呼应,到时,太师再命一部兵马佯攻汉中,叫张鲁难以回援,或可一举荡平刘焉。”

“文优之计甚妙!不若我命蔡子珪一同举兵,如此便又多一路兵马,岂不更为稳妥?”

“太师所言甚是,只是兵贵神速,而江州路远,若非两军僵持不下时,蔡子珪恐难派上用处。

况且,兵无常势,任岐、贾龙兵败之情形也不得不虑。

以儒之见,太师可密信与蔡子珪,若两军相持,则叫其速速领兵相助,若任岐、贾龙败不旋踵,则叫其按兵不动,仍作牵制之用。”

董卓听取李儒建议,命前将军赵谦劝说贾龙,并令其领兵佯装欲击汉中,不出李儒所料,贾龙愿投效,答应举兵。

然而,李儒低估了刘焉。

贾龙反叛的确出乎刘焉意料,但除去寥寥几位心腹之人,刘焉又对何人没有防备之心呢?

刘焉大军在侧,早有准备,任岐、贾龙旋即兵败被杀,赵谦无奈,只好退兵。

蔡瑜探听到此事,没想到任、贾二人败得竟如此之快,看着置于案上的董卓书信,不禁哂笑:如此甚妙,不必再费心寻找托辞。

蔡瑜不愿与董卓翻脸,凡有董卓书信,皆会妥善应对,毕竟献帝在其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