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刘使君,民富足!(1/2)
阎子陵一警告,刘琰先缩起了脖子,他本来不想参加,可绳子都拿出来了,不去不体面。
刘备笑道:“一切都在实验期间,诸公不要多想。俸禄么,军师建议学堂教学也要发俸禄,我很赞同。如甘糜二位夫人,月俸有百二十斤粮食,两斤细盐,半匹绢布。貂蝉仅此之。”
这待遇高吗?
那要看跟谁相比。
此外,刘备宣布:“所有入学小孩一律不收束脩,每日晌午管一餐。早间自家上学,晚上回家。”
“主公不可!”糜竺提出质疑,“我军粮草并不丰茂,还要支援汝南前军后军作战,撑不住这么做。”
刘备道:“子仲不妨算一笔账看。”
怎么算?
“古城的条件差,民众多有饥寒之色,我等岂能不救?若救之,只能白送。白送的物资,时间久了人心自然会懈怠,懒惰。何况民众多有子女数人,年纪尚小者,如果这些小孩子能够在学堂吃饱喝足,大人当然也就放心了。”刘备细说。
糜竺愁眉不展直叹奢靡。
阎子陵补充说:“民众不必担心儿女吃饭了,精力也就多了。使君以半数粮食留给民众,并不限定数额,这就让民众有了多劳多获的动力,民众动力足,总体收成就多。”
“那需要一年后才见,暂时的压力恐怕会加大不少。”田丰赞同这个政策,但担心会耽误行军打仗,“我军周边压力可不小。”
刘备温和说道:“元浩所言甚是,不过元浩切莫忘了我们还要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等各个行业。”
是啊,田丰也知道这样做会多赚钱。
可在乱世钱多了未必能买来粮食,尤其周边恶劣的环境更不允许从别的地方买粮食。
刘备有土豆玉米支撑,对此信心十足。
自给自足已然是够了,说不定还能对外贸易一些。
田丰遂问糜竺,我军粮草还有多少。
糜竺轻叹:“本来很多,可如今相县、临睢、太丘、谷熟四城也是我军治下,若百姓人口增加一倍,恐怕我们吃不了两三年。”
田丰:“……”
“赞同。”他也不再多说。
“子陵以新耕作方式替代旧耕作方式,我们就算在古城这个地方,每年也能多获得比往年产量三成还要多的增量。搭配我们所有积累,就算遇到灾荒也不必惧怕之。”刘备温言劝说,但必须一言决定的时候他也不含糊,“故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当天,古城民众哗然。
刘使君要拿出大批粮食,免费让小孩上学吃饭?
带着不相信的态度,民众冷眼旁观。
翌日,中军一部开赴城中,在县衙旁边修缮了一下原来就有的学校,又在东西南北四方修建修葺房屋,看那规模,全城包括城外的乡民人家,把孩子都送到学堂也容纳得下。
刘使君是来真的!
你说有阴谋?
你家儿女早上去学堂,晚上就回家,谁玩阴谋于你?
“何时入学?”有民众跑去问甘糜二位夫人。
甘夫人命使女贴出告示,月内必然可以全体入学。
此外还有一个好处。
“学堂有刘使君发放的布匹制作的入学衣服,半年四套!”民众奔走相告。
傍晚,民众前来拜谢,刘备站在门口领受,也明确了所有儿童均要入学的政策规定。
吃饭标准也很高,因目前中学还无法有学生入学,故此只开小学,小学每日午膳的标准,对标的是刘备最近吃饭的新标准。
“三色菜,一味汤,面饼面条只管吃饱!”刘备告诫,“虽说岁考(升学考试)、季考(学期考试)、月考成绩最差也不会退学,但成绩越好,每月、每季、每年奖学助学金便越高,君等莫要自误。”
未免有人不满足,笑呵呵道:“使君真乃仁德之君,只是我等没赶上这个好时候。”
刘备心中甚喜,作忧虑状考虑片刻,果断道:“罢了,民众吃不饱肚子,算不得仁政。君等回去之后,可与父母妻子商议一番,若是到夜晚,君等闲来无事,可到学堂学些本事,大都是种田、经商的本事,军师会督促军中府中发放一些粮食布匹。”
有多少?
刘备道:“当日来,那当然不会有。但每半月都来,发一次;每月都来,再发一次;每季都来,依旧发一次。每半月发放并不多,男子面粉足六斤,女子妇人五斤。月末多一些,男子十五斤,女子十二斤。”
小孩还能来吗?
“那自然不行,”刘备笑道,“每季发放就多了,男子六十斤女子妇人五十斤,但还有布匹发放,这些是常规发放,与考试成绩评判标准之上的奖励重叠。”
谁乐意?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