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初闻(1/3)
西峡山中,平静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眨眼间又到一年九月中旬。
清风拂过山岗,带来秋日的凉意,也将梯田中的稻谷染成金黄。
田中的稻谷日趋成熟,王家村又迎来了新一年的秋收时节,而极山门负责前来收取灵谷的弟子们也随之而来。
清晨时分。
金黄的梯田里,已经有村民开始收割。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弯腰收割着灵稻,动作小心翼翼,另一部分则俯身仔细拾取掉落到土里的灵谷。
一块已经完成收割的梯田中,王腾正和王传宗等少年在铺有细密麻布的地面将灵谷和秸秆分离,分别装入麻袋中。
随着年龄渐长,他们也要开始为村里分担一些体力劳动。
田埂上,王云帆静静坐在那里看山中风景。
这时,王喜顺抓起一把筛选掉杂质的灵谷,一边放到麻袋里,一边好奇问道:“云帆哥,这灵谷是什么味道啊?”
话音落下,包括王腾在内的少年们纷纷抬头,将目光看向了王云帆。
说来可笑,虽然王家村已经为极山门种植灵米几十年灵稻,却几乎没人尝过灵谷的滋味,即使有,也绝不敢声张,因为这是不被极山门允许的。
而在王云帆还未出师前,并不像现在这样每年都回来几天,所以他们即使好奇,也没地方可问。
王云帆回头过头,笑着描述道:“灵米煮熟后口感和香味比寻常的大米更香甜一些,不过主要还是更顶饱,吃上一碗,练一天功都不会觉得饿,对身体还有一些好处。”
“云帆哥,那进了极山门每天都能吃到灵米吗?”王喜顺的神色有些兴奋。
“内门弟子按境界划分,一旬可以领一到两斤,外门弟子是没有的,想吃的话,只能自己在门内买。”王云帆说道。
王喜顺兴奋的神色登时有些失落起来。
“要多少钱?”王腾接着出声询问。
再过两天,他就要跟王云帆去清凉城了,先了解一些事情也不错,免得到时候什么也不懂,平白让那些土著们当傻瓜看。
“价格不是固定的,而且购买数量有限制。年末到明年三四月份,起步在一两银子一斤,再晚些有时会涨到二两,不过二两也是上限了。”王云帆缓缓说道。
少年们在听到他的话后,不禁目瞪口呆。
王腾也同样诧异非常。
据他所知王家村每年产出的灵谷都在4000斤以上。
而极山门却不管数量多少,只给固定的300两银子,而且对产出还有要求,还要装车给他们送到城里。
300两银子扣掉族里要预留的部分,分到每家每户只有1两出头,已经是村民们每年大半的收入,合着只够在极山门买一斤灵米?
大家在震惊之余,都觉得有些忿忿不平起来,随即又有人问道:“为什么会这么贵?”
王云帆回答道:“向门内供给的灵谷其实已经是低价了,在外面的市面上通常都要二到三两银子,数量少的时候超过三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
“3两...1斤?那100斤不就是300两了?”少年们彼此对视可一下,神色都有些震撼。
灵谷的价格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
王喜顺扭头朝在远处田埂上徘徊的极山门弟子悄悄瞟了一眼,然后往王云帆近处挪动了几步,小声说道:
“云帆哥,那我们要是把灵谷藏起来几颗,偷偷种到大山里,以后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哈,”王云帆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没给地里施灵肥,灵谷是不会长的,秋收完撒一遍,春播前撒一遍才行。
而且灵肥的价格很高,其实极山门每年在各个村收来的大部分灵谷,都是用来跟那些仙门换这些灵肥了,自己只留下小部分,供给外门弟子们购买的灵谷,价格大都只是保本而已。”
“仙门?”
这还是王腾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个称谓。
“是啊,只有仙门才能生产灵肥,”王云帆感叹道:“而且用的材料里,就有这些秸秆,这还是前些年在一批灵肥里发现秸秆杂质后才知道的。”
技术垄断!
这是最先浮现在王腾脑海中的词汇,对王家村来说极山门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剥削者,但他们同样受‘仙门’的技术剥削。
当然,凡事并不能只看一面,如果极山门不给王家村为他们种灵稻的机会,王家村的生活必然不会过得像如今这样轻松。
所以,虽然每家分1两多银子,在对比下确实少的可怜,但已经能在生活上给村民们带来很大帮助。
晋国1两银子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左右,许多山里人的花销,一年多的也就是几百文钱,少的就几十文钱也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