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半灵玉(1/2)
陆丞在家里待了几天,抽空又去见了玉雕师张欣宇。
张欣宇道:“陆先生,你有段日子没来了。”
陆丞笑道:“我又带来一块翡翠料子,想请您给加工出来。”
张欣宇笑道:“你带来的肯定是好料子,赶紧拿出来给我看看。”
陆丞取出一块二十公斤明阳绿翡翠。
张欣宇凑近观详,道:“颜色靓丽,接近玻璃种,是罕见的好货。陆先生,你拿来的都是上佳的翡翠料,我建议你有空的时候也看看岱山玉。你知道,这间玉器厂主要经营岱山玉。我最近得到一批好料子,请您欣赏一下。”
“是吗?听说岱山玉也有精品,但我见到的不多。”
“这批玉料有古怪,颜色未必多纯正,可是摸上去特别舒服,给人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哪怕握着睡觉都让人睡得更安稳。”
“那我要欣赏一番!”
张欣宇取出两只墨绿色的手镯,还有一只墨绿色的雕件。
陆丞定睛一看,禁不住愣住了!
“这……这……”
他精通望气术,一望可知这不是普通的玉石,而是带有“灵气”的岱山玉!
普通的玉石气机较弱,哪怕是玻璃种的翡翠也不超过三尺,岱山玉有四寸气机就是佳品,可他看见的手镯和雕件,却有冲天而起的气机,约有七八尺高了!
他伸手摸了一把,感觉玉镯中蕴含着灵气,心想:“这是‘半灵玉’,快接近灵玉了!奇怪,怎么会有‘半灵玉’呢?”
他的心里“砰砰”跳起来,赶紧追问道:“张师傅,这样的玉石你还有多少?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张欣宇道:“这批玉料是从石蜡村运来的。总共运过来两百公斤,我精挑细选,仔细打磨,总共制成了十件玉器。”
陆丞道:“您开个价,这些玉器我都要了。”
张欣宇笑道:“顶多卖给你一半。我虽然不知道这玉好在哪里,但我一辈子雕刻玉石,敢断这是稀世珍品!”
“卖我一半也好。张师傅,您去过石蜡村的玉矿吗?”
“当然去过。那儿有三个矿坑。挖出来这种玉的坑最深,已经深入山体七十多米了。”
陆丞没再多问,当场掏钱买了几件玉器,包括两只手镯,两件手把件,还有一颗吊坠。
尽管张欣宇说是“稀世珍品”,也只收了2600万,相对而,这已经是岱山玉的天价了。
陆丞走出玉器厂,驱车前往石蜡村。
石蜡村乃是个小山村,总共住了十几户人家。
石蜡村的北边有一个山谷,乃是岱山玉的矿坑所在地。
陆丞将车停在较远的地方,走到山上查看气机和地脉。
他在这附近走走停停,查看了许久,发现这儿只是岱山的一条支脉。岱山的主脉笼罩着一层浩瀚的清气,而这条侧枝只带着一抹浓郁的青气。
他激活了隐身符,悄悄潜入矿坑里查看。
然而结果差强人意,两条矿坑都没有灵气,只有一条矿坑有较弱的气机,带有灵气的玉石并不多,他一直走到坑底,才找到一片很小的区域,有一条尺许粗的矿带,挖出来的玉石中,有很少一部分,不到百分之一,属于“半灵玉”。
此时矿坑里还有工人在工作,陆丞隐身捡了一块二十公斤的岱山玉,便悄然离开了。
他知道这几道矿坑都属于一家采玉公司,而这家公司为了拿到采矿权曾经出了高价,每年5亿元可不是小数字。
因此之故,陆丞并不想横叉一杆子,将那少量的半灵玉占为己有。
他真正想干的,乃是找到岱山的主灵脉,然后挖个深坑,将和田玉和翡翠埋进去,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灵玉”。
随后几天,陆丞围着岱山四处转悠,站在山岗上定睛观瞧。
岱山不是一座孤零零的馒头山,而是一片硕大的山脉,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陆丞找了好几天,最后找到一个地方,那儿距离岱山主脉最近,望之有冲天的清气。
桃花峪,位于岱宗坊西北约12.5公里、岱山西麓泮河上源,上段名为桃花源,因古时谷内遍植桃树得名,丹英饰涧,纷飞如雨,幽奥清绮,故又名红雨川或红甫川。下端名为桃花峪,峪内林深涧曲,豁达空旷,奇峰垒列,怪崖耸峙,前后逶迤伸展10多公里。在明末清初学者萧协中所著《岱宗小史》中,有“山径僻窈,峪多桃花”的记载。元代道士张志纯的诗作:“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流出落花红”,更是对桃花峪的美妙风光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