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序 (1/1)

2023-05-17 作者: 龙城冯唐

序(1/1)

我比较忌讳写鬼故事,这可能与我本身遗传的基因和经历有关。

我的父亲胆子比较小,从遗传角度而言,我胆子小也能说得通;再者,我小时候的经历,也成了塑造我胆子小的主因。

在那个八十年代,会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呢?我生长在越城岭下的一个偏僻小农村。

小镇四面环山,宛若一块盆地,就是与外界相连的唯一要道,也是一个山岭,从一个接近三十度的长坡缓缓而上,徒步需十多分钟,再从一个等长的长坡而下,才能到达外界。

那时家乡的路,还不是水泥和柏油路,多是一些坑坑洼洼、连沙石路都谈不上的泥巴路。

像公共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那时也是很少。以至于我第一次去邻镇看到了水泥路,竟然误以为到了大城市,因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大城市的路才能这样干净和平坦,不禁欢悦和感叹。

因环境的限制,小镇的人很少外出。

记得那时刚通电,但供电量却不充足,断电是常事,而农活也特多,忙到晚上十来点钟往往都没忙完。

到了晚上十来点钟,压轴的农活,就是煮猪潲。

那时的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猪,两三头、四五头,不多,因为多了没有料喂。

猪养大不仅可以卖钱补贴家用,到年底还可以杀年猪,这是最快乐的时光,因为终于可以放怀吃猪肉了,只有过年才有足量的猪肉吃。

煮猪潲养猪和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与我的经历又有什么关系呢?与我的胆小性格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其中的关系可大着呢。

这是我鬼故事的素材的主要来源。

因为那时的农村,晚上没电的次数比有电的次数多得多,只要是没电的日子,讲故事的主角老一辈人就粉末登场了。

那时邻居们爱扎堆上门,因为没有广场舞、没有手机、也没有商超,他们主要的消遣方式就是闲聊。

于是,在没有电的晚上,一群人围着火炉,拉开了话闸子。

他们除了聊一些家常八卦,就爱讲一些鬼故事。

因为是晚上,没有电,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柴火燃烧发出亮光,但火苗却是忽明忽暗,照着身后的影子也忽长忽短。

因为那时我还小,每到故事讲到高潮时,我总是被吓得瑟瑟发抖,移着小板凳往火炉靠,其实真实目的是想坐在大人的包围圈里。

虽然害怕,但却是想听,有时迫不及待地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我们越是这样,大人们越是得意,他们认为他们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他们也更加眉飞色舞、甚至唾沫横飞地继续讲着。

时长日久,鬼故事也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甚至根深蒂固,以至于每每想起,犹觉得童年时光历历在目。

我既然这么胆小,这么忌讳鬼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呢?

这不是一个矛盾体吗?

存在即是合理,矛盾体只是没有待到化解的时候,所以说矛盾的存在也是相对的,关键看你是拿的怎样的一把钥匙。

后来,我走出了小村、小镇,来到西南一所211大学求学,从科学的理论角度,尝试证明无神鬼论。

我认为,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解释它的科学,但并不是说它不能用科学解释。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已渐进不惑之年,看待事物也不再是片面化。

知道了阴阳和五行,知道了有相对、相生、互根、制约和转化。

既然有科学,那必然就有玄学,这是对立的,但也是互根互存的,就像爱因斯坦早年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却热衷于玄学一样。

所以,我需要把自己从矛盾体中解脱出来,让所谓的忌讳成为一种顺其自然。

因为每一个年龄段、不同的出身和经历、看待问题的视角差异,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于是我不在忌讳,也不再担心别人说我受过高等教育却鼓吹鬼神,我只是把我经历和所见所闻的鬼故事整理汇总,与君分享。

至于胆小者请绕道,不适者请中止。

文中所叙述之事,虽未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但终究未经科学考证,君权当饭后茶余之言,不必较真!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