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一 养只小鬼(5)(1/1)
因为小鬼戏法般的一番操作,周先生家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
周先生收稻谷回来,家中的稻谷就翻了一倍;出去给人干零工,得了工钱,第二天工钱就翻倍了;就是到水井把水缸挑满,一缸水都能用上平时两倍那么久。
但也有不好的时候,有时家里面走失了一只鸡,第二天还会走失一只鸡;扔掉一袋烂掉的红薯,第二天就是没有烂的红薯也会被扔掉。
这种奇异的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周先生猜想应该是小鬼所为。
小鬼毕竟是智力发育不全的灵婴,喜欢“人云亦云、人做亦做”,自己没有判断力,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辨别能力。
所以之后,周先生行事也分门别类、小心翼翼,该“事半功倍”的事情,总是高调张扬,这样就能达到花较少的成本或精力,取得双倍的成效;该及时止损的事情,总是暗度陈仓,避免双倍损失、造成“雪上加霜”。
周先生掌握这个规律之后,生活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同时也引起了其他人的眼红和关注。
周先生一次路过东村,村头聚满了人,围着议论纷纷。
周先生好奇,也凑过去瞧个热闹。
原来村名议论的是东村的地主家多少多少担稻谷不翼而飞了,衙役侦办,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西村财主家的钱也经常无缘无故的减少,起初以为是家中奴才或丫鬟偷的,个个抓起来拷问,被打得狼哭鬼号似的,可就是没有问出个什么。
有人接过话茬说道,连富户老李家的鸡也经常一只只的少,起初还以为是黄鼠狼偷吃了,大家这么一说,我觉得应该不是黄鼠狼了。
忽然有个人压低声音说道:“我听说有一种小鬼,养好了,它就会经常往家里搬东西。邻村周家现在就比以前过得好多了,莫非他养了一只小鬼?”
人群中有人装作咳嗽的样子,意在提醒说话的人,周先生就在旁边呢。
周先生站在人群外围,本来是凑个热闹,没有想到的是议论到自己的身上。
经咳嗽的人提醒,大家都已经发现了周先生;周先生也觉尴尬,赶快离开了。
周先生回到家,质问小鬼,那些东西不是戏法变来的,而是偷来的吧!
小鬼低着头,半天没有回话。
周先生心里也明白了,像老子教育小子般语重心长的说:“人穷志不能穷,我们就算穷点,但有手有脚,也不至于挨饿。”
小鬼像做错了事一样,嗫嚅着说道:“我所顺走的都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家庭,他们的不义财物本来就是剥削、搜刮的民脂民膏,拿走他们的也是对他们一种惩戒。”
周先生认真的对小鬼说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们取财不道,自有国法家规处办;如果我们采用同样的方式,相当于偷盗他们的财物,也同样要受到国法家规的处办的。娃还小,在做事的时候要和干爹商量一下好不好?”
小鬼点点头,嘟着嘴说道:“哦,人家不是想给你惊喜吗。我以后凡事都要经过干爹的应允!”
周先生看见小鬼如此乖巧懂事,爱怜的用手摸摸小鬼的头。
过了两三天,有警察找上门,在家里翻找了一遍,果然发现谷仓的稻谷超出了他所种田地守成差不多的两倍。
又翻看了他的积蓄,都已经达到了富人的程度了。
因为额外的稻谷和钱财,周先生无法给出合理来源的解释,于是被认定为赃物,警察将周先生带走了。
在警察局,警察对周先生进行了审问,周先生闭口不谈半句小鬼的事情。
警察以为周先生不配合,对他动用大刑。
但周先生咬紧牙关,就是不屈招。
有人见周先生如茅厕的青石又臭又硬,没有办法让其就范,于是提了个折中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按照周先生家中财物的推算,因为毕竟周先生是有目共睹的勤快人,平时又节俭,不至于将不劳而获的财物挥霍一空;再者,财物总额就那么多,有一部分肯定是他自己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的。
所以没收他全部的财物,就算是对他的惩戒了。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及风气下,个别当差的惦记的是罪犯的财物,至于其它处置情况都是次之之事。
周先生家财全部被没收,又在警察局关了差不多一个月,当差的见周先生再无油水可榨,关着倒浪费警察局的粮食,于是只能将其释放。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