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人才(1/2)
郑成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的就是让张名振能为己所用,在他和清廷假意议和,西征潮惠,甚至是将来克复八闽的时候,能有效的牵制住江南的清军,使其不敢轻易南下。
明郑不是他一个人的,甚至就算是郑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他也要满足手下大小军头的利益。否则等待着郑成功的,就将是源源不断的叛变。
相比起原本历史上,现在郑成功给的已经够多了,既是因为他同样一片赤心,觉得自己和张名振是一路人,也是因为舟山,崇明确实重要,张名振领军的本事也着实不俗。
但除了那一片赤心和战略所需之外,很多话自然是需要的时候说来听听的,仅此而已,郑成功所处的位置不允许他有太多的私情,灵活的道德底线才能让他更加游刃有余。
笑着目送张名振带着大外甥离开之后,已经帮着张泰兴画好押,办理完入伍手续的冯澄世也随即进入了大厅之中,看到了坐在上座的国姓爷。
“藩主,事情已经办妥了,张泰兴现在隶属于后勤司,负责虎卫镇的粮草供应,不会随军出征,也没有生命危险。”冯澄世在郑成功面前,早已经收敛起了笑容,弓腰拱手,恭恭敬敬道。
“此事办得不错,不留下个人质,陈六御他们的嘴恐怕是堵不住的。”郑成功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
“现在咱们的实力还不够,仅凭陈六御还不足以威胁到南京,他们必须合军一处,才能在北面撑起一方天地。张泰兴你亲自派人盯着,绝对不能让他出事了,否则本藩没法和张名振交代。”
“下官明白。”冯澄世当即应道。
“四叔那边如何了?我听说施琅也来了,有他在,议和的事情恐怕就远没有之前顺利了。”郑成功眉头微皱。
他短时间内在北面不可能再增加兵马,对于清廷的威胁是有限的,如果施琅再从中作梗,议和极有可能产生变数。郑成功必须要留一手准备,事情的发展就会不受控制了。
“四老爷那边确实有过一次清廷的使者来访,不过到目前为止,第二个还没出现。”冯澄世想了想,又道:“要不要让林察加强戒备,必要的时候将清廷的密使逮住?”
“不必,一切如常便可,不然陈泰等人一定会起疑的。”郑成功摇了摇头,又自言自语道:“尼堪活不了几天了,咱们等清廷的回信,以不变应万变。”
“尼堪活不了几天?”冯澄世闻言,心中一顿。
.
“啊......舅舅别打了,一会打傻了,舅舅,舅舅饶命啊!”
张名振的中军大帐之内,接连不断的哀嚎声传出,其中还夹杂着马鞭在半空中抽动的啪啪声。不过,门外值守的侍卫却充耳不闻,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听到自己的大外甥得意洋洋地表示已经入了虎卫镇,张名振一时气怒,抽起鞭子就要管教一顿,甚至连张泰兴刚刚买的朱柑,都在混乱中掉到了地上。
等到这一追一赶的两人都累了,“人体描边大师”张名振的气才算是消了一些,张泰兴毕竟也是练过武的,又跟在了军中好几年,别的不说,勤学苦练这一点比绝大多数人都强,体力自然不比张名振差。
“舅舅,吃个橘子,消消气,您可还要领兵北上杀鞑子报仇呢,别因为外甥气坏了身子。”张泰兴弓着腰将手中的柑橘递出,一脸笑眯眯道。
他知道舅舅舍不得真打自己,就是被气的,气过了也就好了。反正,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又气不死。
“你还知道你舅舅要去杀鞑子报仇呢?”张名振瞪着张泰兴,气得直咬牙。
他一听就知道是郑成功设下的圈套,为的就是把张泰兴留在漳州府,栓住自己。当然了,这也是另外一种保护,相比起来,漳州府比舟山崇明那些地方安全得多了。至于虎卫镇,应该只是個幌子罢了。
“舅舅,其实我都懂!舅舅其实是担心我,怕我出事。”见自家舅舅还是一脸怒气,张泰兴忽然一改笑嘻嘻的样子,就好像是瞬间成长了一般,面色严肃道:
“可是舅舅,外甥也是大明的百姓,外甥的身上也背负着国恨家仇,外甥去当兵,上阵杀敌,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吗?不把鞑子杀光,赶出关外,外甥便是苟且偷生,长命百岁,又有什么意义呢?又如何对得起我娘?”
“要是你出了什么事,更加对不起你娘。张家,就你这根独苗了!”张名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张泰兴骂道。
张泰兴的父亲早亡,从小就是在张家长大的,所以也就改了张姓,和张名振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厚。如今,张名振更是把他当作了儿子看待。
而且,这小子也是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人。一个多月,三次进城,每一次都会尽己所能,救助城外一些因为战乱产生的流民。
“可舅舅你是抗清的英雄,是大明的定西侯,管着成千上万的将士,威震一方。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