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封建社会顶流家庭成员(1/2)
永乐元年,早春。
都城南京,皇宫。
靖难之役结束半年后,朱棣判断自己的皇位已无虞,开始图谋盛世大业。
在当朝太师姚广孝的建议下,多日在御书房问政,广纳良言。
此时,在其间的便是他的两个儿子,老大朱高炽和老二朱高煦。
两人一文一武,在靖难中功劳相当,身后各有派系支持,都是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
父子三人已就国事商谈多时,毕竟刚历四年大战,大明亟待复兴啊!
此时,在御书房门外姚广孝和一位少年正在侯旨。
这少年正是朱棣的第四子,朱高爔。
今年十七岁。
世人皆知,他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子。
就连朱棣自己,此时都已经忘了,他今天还宣了这个儿子来旁听。
实则朱高爔穿越后觉醒了摆烂系统,只要不建功立业,好好摆烂,就能积累功德值,在下一次转世的时候获得投胎的自主选择权。
朱高爔对此甚为满意。这一世当一个太平皇子享尽荣华富贵不说,下一世还能自主投胎。
所以,苟住,务必要苟住,苟住就是胜利。
突然。
一阵凉风吹过。
“四皇子殿下。”
“诶。”
“我看皇上此时甚忙,不然我们去偏殿吃茶歇息片刻。”
姚广孝悄悄活动活动了隐藏在黑色袈裟下的双腿。
“我不累诶。”
姚广孝眼皮跳了一下,感觉四皇子比世人评价的还要更加迟钝。
我很累的。
姚广孝摇头叹气。
这要是老大,早就和老夫一起休息去了。
御书房内传出了朱棣豪迈的笑声:
“好啊,不愧是朕的先锋将军,与朕心意相通,鞑子此时不除,更待何时?有儿如此,朕之幸已!”
显然,是二皇子朱高煦给老朱出了兴兵蒙古的建议。
从朱元璋算起,略过朱允炆,到朱棣,都是马背上的皇帝。
雄才大略,能征善战。
与他一个性子的朱高煦深知这一点,提这个建议,不外是投其所好。
没有什么能比把朱元璋都没打下来的蒙古鞑子打下来更高的荣耀了。
到时下去,两父子见面如果尴尬,朱棣感觉自己就凭这一点,就能让他爹饶他一命:
“爹,我可是连对咱们大明威胁最大的蒙古都打下来了,难道这皇位我不配吗?”
朱元璋什么态度难说,此时姚广孝的脸色十分难看。
作为靖难之役的头号功臣,他才是对时局把握最准确的那个人。
此时他本就紧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殿下,您也和二皇子的看法一样吗?朝廷如今当务之急,就应先着手解决边患问题?”
朱高爔语气懒懒道:“我不造诶。”
姚广孝双眼圆睁,嘴唇张了好几次,很想说点什么,最终作罢。
真的很想拂袖而去。
朱高爔听到朱棣的话,发现历史说的是真的:
他确实偏向跟他自己更像的朱高煦。
如果不是因为当年朱元璋亲自指定朱高炽为燕王世子。
这位置的归属,还真难说。
【你怎么不想想一直给你擦屁股兜底的老大呢?】
嗯?
什么声音?
谁在说话?!
朱棣看了看坐在下方一脸憨厚的老大朱高炽。
情不自禁解释道:“当然了,老大筹措钱粮,在大军一路南下的时候,守住了北平城,自然也是居功甚伟。”
朱高炽闻言忙地起身:“皇上和二弟在外征战辛苦,儿臣不敢居功。”
朱棣满意地摆摆手,朱高炽坐下了。
【还算你有良心,你不知道老大有个绰号叫常务副皇帝吗?】
啊?
又来了?
“特么……”朱棣的左眼皮跳了跳。
常务副皇帝?
什么意思!
大胆!
他看了看下方坐着的两个儿子,都挺泰然自若,不像作了妖的样子。
于是又看了看侍立一旁的太监三宝。
不用说,更不是。
难道……
另有其人?
他抬眼看向门外。
终于看到了朱高爔。
不会是他吧。
从小到大都平平无奇的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