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莫非孙权就是传说中的杀手之王(1/2)
看到这,众人都觉得有些奇怪
孙权表现的再聪慧,再喜欢结交侠士,蓄养贤士,那也比不得孙策攻城略地啊!
等等……
结交侠士?蓄养贤士?
莫非?
这孙权不会养了大量的死士吧!
想到这,众人顿觉毛骨悚然。
通过前名的几个诸侯,众人多多少少都觉得江东之地不吉利。
先是刘琦莫名病死,紧接着吕蒙又病死江东,这些人死的莫名其妙,难不成都和孙权有关?
猜归猜,闹归闹,没有证据不要跳。
没人敢断言,这一切都是孙权所为,但所有人都觉得有些怪怪的。
就连孙坚也是大呼好家伙,自己这个次子有点东西啊。
果不其然,下一个画面直接让所有人看呆了。
建安五年,孙策被刺客所杀,外界传言其死于许贡门客行之手,孙策临终前传位给孙权。朝廷也因此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策虽然凭着雷霆手段,平定江东。
但当地士族和孙家并不归心,局势动荡,各方势力仍旧蠢蠢欲动,时不时的爆发起叛乱。
孙策死后,周瑜、太史慈和张昭等人辅佐孙权,与其共成大业。
张昭为文臣之首,周瑜为武将之首。
共成大业?
曹操看到这,顿时冷笑不已,共成大业这四个字就值得玩味了。
换言之,周瑜和太史慈如果强势一些,完全可以对孙权听调不听宣,这不是辅佐孙权,而是和他达成利益联盟。
年幼的孙权也展现出不俗的才能,他尊张昭为师,视周瑜为兄,将程普等孙坚旧部视作心腹,先率大军平定李术的叛乱,吞并对方麾下三万余人。
紧接着又剿灭山越之贼,平定了宗室的叛乱,稳定了江南的局势。
孙坚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感慨起来,难怪后期刘备做大,江东却无寸进之功。
并不是孙权不如孙策,无法开疆拓土,而是孙策前期太猛,虽然以雷霆手段拿下江东,却给孙权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以江南之地的混乱程度,孙权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平定内乱,维系本地各方势力的平衡。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孙权多次出兵江夏,斩杀黄祖。
“干的好!”孙坚看到这,兴奋的大叫起来。
好一个孙权,为父报仇了!
曹操见状,也忍不住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啊!像刘表的儿子,比猪狗还不如。”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大破刘备。
随后他给孙权写信,有意谋取江东,劝降孙权。当时东吴士族代表的张昭为维护本地士族的利益,主张投降曹操。
而周瑜和鲁肃等人则是强硬的主战派,鲁肃甚至劝说孙权道:投降曹操,我依旧可以在他麾下做官,但您在曹操手下,该如何自处呢?
犹豫不决的孙权听到这,顿时恍然大悟,决心与曹操一战。
最终,在鲁肃的撮合下,孙权与刘备正式结盟,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也正是这次孙刘联盟,阻挡了曹操一鼓作气当下江东的步伐。
终其一生,再无染指江东的机会。
“特娘的!”曹操看到这就忍不住了,啥意思?
自己一辈子都拿不下江东了?这能忍?
你公布孙权的一生就讲孙权的事好了,干嘛扯上我?还直接断言我一辈子拿不下江东,这不坑人吗?
这一刻,曹操麻了。
和曹操一起麻的还有张昭,啥情况?老夫这一次表错了立场,站错了队了?
好家伙,原本还被孙权尊为师,出了这档子事,怕是只能缩头自保了。
当然,张昭主降是出于维护当地士族的利益,并没有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
以孙权的聪慧程度,自然能看清其中的门道,换言之,从这以后,张昭就该失去孙权的信任了。
同年,曹操赤壁大败后,孙权挥师合肥,无功而返。
孙坚:“?”
吾儿孙权军事才能有点差啊……
建安十四年,周瑜攻打南郡,围城一年。曹仁弃城逃走,孙权军拿下南郡,他也因此封周瑜为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孙权派交州刺史步骘挥师南征。
步骘大军压境,交州九郡无不臣服。
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投降孙权,只有刘表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不愿投降,最终被步骘所斩。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