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嫡庶之争(1/1)
好家伙,这精彩程度可一点都不弱于官渡和赤壁两场战役。
同年,孙权派使者前往成都,吴蜀两国再次结盟。
黄武四年,孙权再次打退曹丕的进攻,固守长江。
黄武五年,曹丕病逝,孙权当即派军队进攻江夏,无功而返。
好家伙,我儿竟然没活过孙权?曹操一脸懵逼。
这特么的不会也是让孙权干掉的吧?毕竟这个比蓄养贤士!
但转念一想,这又不可能,如果孙权真有这个本事,早就夺取天下了。
黄龙元年,孙权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
嘉禾二年,割据辽东公孙渊向孙权称臣,企图联合东吴反叛曹魏,孙权因此大喜,准备册立公孙渊为燕王,遭到以张昭为首的群臣反对。
孙权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派人携金银珠宝前往辽东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见孙权出手阔绰,心中也是一喜,但随后考虑到东吴离辽东太远,一旦曹魏来攻,孙权恐救援不及,便果断反悔。
但他又舍不得孙权送来的金银珠宝,于是诱斩吴使,将首级献给当时的魏明帝曹叡。
孙权见公孙渊背信弃义,大怒之下欲兴兵讨伐,最终被朝臣劝诫,方才作罢。
看到这一幕,曹操等人纷纷冷笑起来。
这孙权年轻时候有些小聪明,可临老却是昏招频出,先是在蜀汉和曹魏之间左右摇摆,趁着关羽攻打襄樊时偷袭荆州。
后来又是不顾朝臣劝诫,暗通辽东公孙渊,想要册立他为燕王。
看来这小子比他父亲孙坚可差得远了,要是孙坚没有死于刘表之手,也不至于像孙权那样频频处于被动。
嘉禾三年,孙权亲征合肥,魏明帝曹叡亲率大军来救,孙权只能无功而返。
众人看到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孙坚更是失望的直摇头,自己这个幼子的军事能力实在太差了。
别说跟自己比,就算是和孙策相比,都差的远了。
刘备和公孙瓒等人也是看的无语,这孙权就跟合肥这块地方死磕上了?
打不下合肥他是有心病吧?
“看来我曹家后人也不是废物,能将这孙权吓得不战而逃,那曹叡倒有几分本事。”曹操看到这,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一直不喜曹丕,但想不到曹丕居然能生出这么出色的儿子。
如今诸侯榜已经更到第二名,最后剩下的那个位子,看来是自己的了。
莫非,最终一统天下的是我曹家子弟?
想到这,曹操就忍不住一阵激动。
可一想到之前天道断言,自己这一生都无法染指江东之地,曹操就忍不住有些郁闷。
或许一统天下的伟业,得交给曹家后人来做。
毕竟他自称魏王时,朝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汉室,称帝并且一统天下这种事,得徐徐图之才行。
像袁术那个废物,地盘还未稳定,就急着称帝,最终各路诸侯围攻,丢了地盘。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曹操对此深以为然。
另一边,此时的江东士族虽然不认识孙权,但看到他一生多次亲征合肥,都是无功而返。
还有一次,直接合肥十万送人头,不由得有些失望。
如果孙权的军事才能真的这般不堪,江东落入其手恐不是幸事。
画面一转。
赤乌四年,孙权派部下全琼攻打淮南,又令诸葛恪攻打六安。
全琼久攻不下,大败而还。
同年五月,东吴太子孙登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孙权晚年贪恋权位,对自己的一众儿子是诸多提防。
孙登去世后,东吴爆发夺嫡之争,孙权的三子孙和被册立为太子。
鲁王孙霸表示不服,与孙和多次因为储君之争爆发矛盾,此时东吴的朝臣也都分成了两派。
以陆逊为首的当地士族全都支持太子,而以步骘为首的大臣却支持鲁王孙和。
众人露出惋惜之色。
当初袁绍败亡,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谋略不如曹操,又不能像曹操和刘备那样知人善任。
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几个儿子的继承之争,导致手下谋士武将分成几派,互相掣肘,最终被曹操逐一击破。
同样的,袁家四世三公,如果袁绍和袁术不是各自为战,彼此拆台,袁家还真有可能在早期一统天下。
毕竟巅峰时期的袁绍坐拥四州之地,而袁术麾下更是有孙坚这样的猛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